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教才有效

莉莎 1172分享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讲他们的玩心还是比较重的,也非常具有童心,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有关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的教学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教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应做到因人而教

  (1)要清楚了解学生个性;(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培养上进心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尤其是在低年级.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 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 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三、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1)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 (2)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让学生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3)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 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1)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好问和好奇心强的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3)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关键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

  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方法

  1.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能做得好;让学生明白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时我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即头要端正,不要歪斜甚至伏在手臂上,眼睛离笔尖一尺左右;腰要正直稍有前倾,不要俯向桌面;双臂要撑开些,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臂缩拢,会书写不灵便;双足放平,脚踏实地,不要一前一后,或交叠一起。对于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随时纠正,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

  3.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我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我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我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加奖励一个“笑脸”或是一朵“小花”,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牵引写的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毛病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的很漂亮!”,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 ,我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我都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由原来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积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的方向转变。为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成为重中之重。而对于只有八岁左右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知识都很不全面,学习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好动是儿童的本性,而且他们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所以上课时课堂教学比较难搞好,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怎么样才能教好二年级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恰当使用教具、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连接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抽象的桥梁,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的物质基础,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新课标要求的非智力目标的达成。 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它能起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效果,如我们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如果我们使用教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教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又如在教:“河里有10只鸭子,岸上有6只鸭子,从河里上来几只鸭子,河里和岸上就能同样多?”学生都错认为10-6=4(只)。如果事先让学生动手摆两排个数不等的圆片,从中可以发现一排圆片的增加蕴含着另一排圆片减少的相互依存关系,就能马上意识到此题的本质意义,不会出错。

  二、从生活出发,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的内驱力。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兴趣的激发和维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师选择应用题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那么这些使学生乐于解决的问题来自哪里呢?

  1.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素材

  可能有不少老师认为教材代表着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使用教材时不敢越雷池半步。虽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很多都能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的方式新颖活泼,但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进行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情况和问题,对教材进行删减、修改或增补——删减不符合现实生活和本地本校本班的内容,修改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应用题,增补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生命力。如我们在上“求相差数问题”时,让学生计算墙上“星星榜”上每个人得的星星的相差数;在上“连加问题”时,让学生解决“东东带了20元要买三样物品,可以怎样买?”的问题;又如在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课时,则引用的例题就是来自于一位学生的数学日记,日记上说“爸爸今天很高兴,昨天卖了5箱苹果,今天卖的是昨天的两倍,两倍是什么意思?爸爸今天卖了多少苹果呢?”那么,这篇数学日记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是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学生会学得非常主动、非常认真。

  2.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

  教师还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或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理解数量关系。例如在执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时,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卖花方案。此时,内容的呈现打破了以往依靠抽象的文字为主的呆板形式,采用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观察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通过抛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学生自己献策略,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让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求知欲,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上完新课后,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在上完简单乘法应用题时,我们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计算的例子时,学生可能会说:“我们教室有5排,每一排有8张桌子,要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可以用乘法算”,有的说:“我们班有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讲两个有趣故事,那么一共可以讲多少个故事可以用乘法算”……举例子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问题的结构,而且能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理论依据)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从游戏入手,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同学们做这样的一个游戏:把20位同学分成两组,每组10位同学,并拿出已写好两份从“1-9”的九张数字卡片,每组拿一份,每组派一个同学当组长,站在讲台上拿着数字卡片“9”,每组剩下的9位同学中的八位同学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打乱顺序轮流上讲台去跟组长拿“9”数字卡对齐放在一起,让剩下没拿卡片的那位同学说出两张卡片上数字的乘积,时间限止在3分钟内,没参加的同学当裁判员,看哪一组说得又对又快又多。通过这种游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使这堂课锦上添花,趣味无穷,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完二年级上册的《对称图形》后,我们还可以特意准备很多的纸和剪刀,让学生利用对称的知识,亲自设计和制作一个对称的图案。开始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做,只能剪出像心型、三角形一类简单的图案。假如老师把较特别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后,其他同学深受启发,一个比一个做得复杂、一个比一个做得精美。我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厚,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上几点,只是从大体上说出了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不是一陈不变的,在实践中还应根据时间、对象等条件的变化,因地制宜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9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