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要怎么进行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一种很能提升效率的学习方法,也是目前很受老师们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采用合适的预习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让学生学会预习很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一、小学数学预习设计遵循的原则

  1.明确设计预习作业的目标,预习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让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习惯,自主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确完成时间、明确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且语言简练易懂。

  2.教师必须根据每日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预习作业,这是达到良好预习效果所必须的。

  3.难易要适宜,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预习方法要活泛有弹性,力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提出针对自己的疑问。

  4.因教学内容而异,应合理选择预习形式,每节课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要点都有差别,新授理论课与巩固习题课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预习形式去适应所有的数学课,教师需要在经过细致的思考后,比较得出更适合本课实际授课内容的预习类型。

  二、预习方法的应用

  1.任务竞赛型预习方式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预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对于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在群体班级中学习的小学生们来说,让其预习产生成就感来说无疑是好的方式,采取竞争型的方法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初步树立预习意识和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会显得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完四则运算后,在巩固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熟悉之前所学的四种运算方法,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预习作业设计为用2、3、4、5、6五个数,你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算式组合使其答案为偶数,比一比同学们谁写的多,有什么经验窍门等。在预习中采用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效果也会更好。

  2.趣味操作型预习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数学预习作业,会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得到一段时间的持续,在次日的课堂上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动手操作的吸引,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数学预习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对于图形的认识上,在涉及“正方体认识”的预习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正方体,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并根据书本上的内容自行研究理解,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在全班交流制作的心得和对正方体的认识,使其对正方体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平面和立体相互转换的概念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尝试练习型预习方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通过在预习中试做例题,解完对照课本、理解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公式和总结方法。此后再做自主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适当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该怎样思考,先不看课本上的解答方法,自己尝试审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改进。   特别是对于应用题部分的预习,这种尝试性的预习方法会比较合适,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己想一想这样的思路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可以做得更好。

  4.笔记总结型预习方式

  预习的关键是了解自己不会的地方,所以需要做好记录,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等,如加法交换定律,运算的竖式写法规则等,理解不通的地方要作一些标记,比如“―”、“△”、“*”等,为做好第二天的听课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关键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当然可以记录自己在此次预习中的收获,增加自己的预习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但要逐层推进。如“长度单位换算”预习设计:a、你如何理解是单位换算吗?b、能举例不同长度单位的表示例子吗?c、我们的生活中,有运用长度换算的情况吗?d、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逐层深入,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5.新旧知识结合型预习方式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找出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复习、巩固与相互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小数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加上温习以往除法运算法则、分数约分的相关概念,让同学们更深理解在学习整数除法时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预习小数的目的。

  小学数学预习

  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73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