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数学预习的效果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既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要讲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爱上对数学的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后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进行课前预习后,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变得更加的积极,为在课堂中更好的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预习后,要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不因为预习后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而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讲,并感觉到教师课堂讲的内容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加的感兴趣,被吸引,致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完全的掌握与能够灵活的运用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数学对"百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百分数概念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分数和百分数进行比较式教学,通过对此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如:一把椅子高50/100米;一把椅子高度是宽度的50/100之间有什么不同和联系。通过对比式提问,让学生感觉到自己预习的还是不够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2.进行内容反馈交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预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认为重点的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将预习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又可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有趣和有意义。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数学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反馈交流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预习,这节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扇形图"?等,让学生通过之前的预习,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探讨。这样,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还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的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一颗勇于探索,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预习时的相关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想、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数学对"比例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比"的表达形式,然后向学生提问,"比例尺"和之前学的"比"的表达形式是否完全一样,如果不一样,有哪些区别,比例尺之间是如何进行转化的,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渗透与引导,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让学生把之前所预习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注重对学生数学思考方式与方法的指导。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

  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合适的预习内容

  从教材上看,我们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预习:首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其次,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

  二、针对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预习方式

  1. 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准备。例如:刚刚讲过的《圆柱的认识》,学生通过读、划就会了解以下内容:圆柱的底面、侧面、高的定义,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哪部分,本课的知识点基本清楚无疑。

  在检查预习效果时,不妨让学生来担当主讲,其他人可以补充,这样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知识的碰撞中还可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2. 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如果和课本上的不同,要思考:我的方法对不对,哪种方法更好,是不是针对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更简便,以及怎样的书写格式更清楚更合理等等。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课上可以博采众长,辨别分析,拓展大家的思路,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三、培养预习能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

  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 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3. 注意预习与新授课的衔接

  学生看得懂,教师就听一听;学生说不明白的,教师就要点拨;书上看不到的,教师就要补充。

    73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