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在上课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也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预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一、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

  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提出预习要求,越具体越好。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分桃子”,可以布置如下的预习任务:

  1.找一找。我找到的信息:( )个桃子平均分给( )只猴子。

  要求的问题是:每只分到多少个?

  2.试一试。我先尝试做做看:方法一:( )篮桃子用( )捆小棒表示;( )个桃子用( )根小棒表示,先分( )捆,再分( )根,最后求和。把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方法二:用竖式计算68÷2,十位上的6除以2,得( )个十,商写在被除数的( )位上面,再用个位上的8除以2,得到4个一,商写在被除数的( )位上面。

  二、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

  “读”就是阅读数学课本。数学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数学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的过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情境图较丰富,经常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不光阅读文字,还要学会读图,将图文结合进行理解。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页“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这里的除法48÷3与前面学过的46÷2、65÷2等算式, 虽然都是除法,但已有了很大的不同,46÷2、65÷2中,被除�档氖孜豢梢员怀�数整除,而48÷3中,被除数的首位除以除数则有余数,预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到这种不同。这种不同马上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疑问,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下去的兴趣。

  “划”。“划”是指在阅读课本时要做到边读边划。把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以及奇思、妙想、机灵狗说的话,用不同的线以及符号分别标记。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要加注,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理解。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的内容,把淘气和笑笑的话,用红色笔划下来,重点去读,去理解,就会懂得什么是里程表的读数,什么是汽车当天行驶的里程数,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混淆概念。

  “画”。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数形结合画一画图,帮助理解题意。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页“去奶奶家”的例题。图上的信息收集整理如下:

  淘气和笑笑去奶奶家,从家出发需要先乘4小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小时的汽车(火车每时行115千米;汽车每时行45千米)。 问题是: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想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就要根据数学信息尝试着画线段图,看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图上把重要的信息标记出来。若还没有思路,就可以在看看书上的图,看看能不能看懂,模仿着画一画。

  “练”。现在的课本不再把新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在课本上留了很多的空白。例如,三年级数学书中的算式、计算方法、答语等等,这些空白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尝试着做练习,检查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预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商是几位数》时,让学生把书上的空白都填出来,并试着做一做除法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最后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测,用竖式计算565÷5、456÷3、784÷7,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思”。“思”则指预习最后的预习存疑。也就是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的疑惑,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例如,学生在预习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这课时,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通过预习,我知道列综合算式时,可以请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预习过程中,我还有个问题,怎样正确使用小括号?上课时这个地方我要认真仔细听老师讲。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一、预习设计要注意可操作性

  预习活动的要求是否清晰、设计的预习题目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最终效果。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教师要把预习的内容和要求以小任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明确告诉学生预习时要怎么做。

  例如:教学《时、分、秒》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下面这样的预习单。

  1.基础知识题:观察钟面,看一看这个钟面:(1)有几个数字?分别是什么?(2)有多少根针?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2.小组探讨题:(1)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2)小格等于几分钟?大格呢?

  3.拓展判断题:观察钟面,上面的时间是11点05分吗?

  这样的预习单使学生的预习要求更加明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有数学基础薄弱学生预习的内容,也有数学基础较好学生可以完成的拓展题,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在让学生预习时,要注意预习要求的可操作性。

  二、预习内容要注意指导性

  例如:学习三年级《千克和克》内容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内容:①表示重量的单位有哪些?②选择一个商品看一看所标注的重量是多少?③一本数学书重量约5( ),一颗小药丸的重量约1( )。这样的设计内容切入点很小,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指导着学生一步步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学习三年级《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内容,计算下列算式:①15+20=( ),30+14=( ),100-27=( );②25×5=( ),39÷3=( ),21÷7=( );③15+5-2×5=( ),(13+3)×4=( )。第一题是复习单纯的加法和减法,第二题是复习乘法和除法,第三题是引出新的知识点混合运算。很显然有指导的意思,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预习内容要注意层次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关于除法的内容之前,笔者在预习单上布置这样的练习:①24÷3=( ),45÷9=( ),20÷4=( );②30个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如果每组5个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例如:学习《加和减》时笔者在预习单上布置了这些练习:①32+55=( ),25+40=( ),15+62=( );②小华买一支钢笔要15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要26元钱,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些练习是按照教材中想想做做的题目而改编的,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掌握除法和加法的技巧。因此,笔者认为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设计上要注意层次性,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预习。

  四、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除了在预习要求和预习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注意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学会在预习过程中做笔记。通读教材是预习的第一步,在预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认真地看,认真地思考,思考的同时要做笔记,把重点的内容,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便于上课时查阅。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的现象,就应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把旧知识的基础打好,便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73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