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在数学课堂前,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和想法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培养自己独特有效的思维方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做到课前数学预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受多重方面的影响,目前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教学者不能提供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系统方法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界存在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对学生产生诱惑,而处于好玩好动的小学生阶段受影响更甚,游戏、网络、小说等等诱惑导致小学生的主要心思往往不在学习上,在课前就不能把思维转换到课前预习上去,继而久之惰性一旦形成,很难改过,在学习上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作为教学者,目前大多数小学学校和教学者多关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及复习上,对学生的课前数学预习往往比较忽视,更缺少系统的课前预习教学方法,没有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很难在课前预习上培养自己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寓意着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数学的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在数学的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习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预习,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初步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学这些内容。其次,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本节内容的重点在哪里,分清主次,找出自己难懂的点,以致在课堂上能够有目的的去听讲,避免在课堂上思绪紊乱,错过重点难点。最后,通过预习,能够知道本次教学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和工具,比如有些课程需要带直尺和三角尺,有些课程需要带圆规和量角器等等。预习对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现在,对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自学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见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三、培养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数学习惯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一时,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需要逐步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来逐渐培养,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总结出具体的有效措施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思想意识,从观念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首先要从根本上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因为目前很多甚至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要从观念上改变学生们这种“预习是浪费时间”的看法。

  2.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有了足够的思想认识但没有好的预习方法同样于事无补,作为数学教学者更应该对此重视,教会了学生怎样有效的进行预习,也就教会了他们怎样学习数学。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介绍详细预习措施、课前提问学生预习情况、邀请有经验同学介绍预习方法、运用评价激励机制等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兴趣,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逐渐懂得预习的效果和益处。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空间,确定预习的范围。小学生往往处于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萌芽阶段,所以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范围,最好的提供者当然无外乎家长和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前流出一段时间供学生进行预习,同时沟通家长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既定范围内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学预习。

  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性

  一、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差异性

  在数学学习上,各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提出的要求应该有差异,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即使不能做到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起码也要分为A(优秀)、B(中等)、C(学困生)三类。对于A类学生一般要求通过自己的预习,能解决书中所有的问题(想想做做中的每一道题),甚至可以复述需要学习的内容;对于B类学生要求看懂例题和“试一试”,必要时完成“想想做做1、2”;C类学生只要求试着看例题,争取看懂。这样布置的预习作业,对每一类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至于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起来索然无味,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看到了望而生畏。

  二、预习作业要有可操作性,任务具体明确

  布置预习作业时,给学生明确的指示应该做哪些、具体怎么做。那些泛泛的表述:预习多少页或者预习明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都过于笼统。学生不知道预习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很多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已。对于操作性较高的预习作业可以布置给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感知物体的“三面性”,同时也为了后面学习观察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组合形体”。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棱长:10厘米)。因为这属于学生能力之外,所以我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第二天学生拿着各式的正方体来到学校,学习的兴趣很高。

  三、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针对不同的知识,我们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区别。

  “数与代数”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知识点前,我布置了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题,并让学生将所列的竖式和书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进行对比。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应该安排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学会独立思考,将其与新知进行对比,从而降低新知难度,将新知同化。

  “空间和图形”这部分的知识,因为和生活联系较紧密,并且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布置预习作业时,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分析数据(数据反映的规律,给人的启示等)的过程。所以布置的预习作业,在时间上应该提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时才会有条不紊。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是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培养问题意识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和同伴之间合作的意识,重视知识的运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活动的步骤,让他们准备好活动的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尝试着体验活动,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以便课上交流。

  四、预习作业要有反馈性

  预习作业不止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更要注重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通过前一天的预习,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设计几个跟预习相关的问题。多问几句“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哪些地方比较难掌握,哪些地方不明白,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等,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普遍理解的地方应当略讲,对于比较模糊的地方应当舍得花时间细讲。对于预习的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表扬,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去认真地预习。教师因此也会得到更多真实的反馈,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布置数学预习作业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低年级不应该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习惯固然很好,从小培养也无可厚非。不过,过早让学生尝试预习得不偿失。总而言之,比较适合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应该是小学三年级。其次,预习作业的量不能过大,否则占用学生过多时间成为负担。

    相关文章

    74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