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有效性

  一、合作预习,加强效果

  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以及独有的能力等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组内人员各项能力和性格互补,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探讨学习,能够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敢于表现自己,为整个集体争光。数学课前预习,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布置预习任务,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各自抒发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接收到其他同学不同的看法,多种看法进行碰撞,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而不像学生单独预习那样,多数情况下只是走过场。小组合作预习的形式,给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预习工作,发挥它带动课堂教学开展的效果。例如,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课时内容特点,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小组间互相交流,初步解决问题,组长将组员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给老师,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够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简单,更容易接受。可见,小组合作预习,学习事半功陪,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二、布置任务,加强效果

  一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进行预习,这也是教学开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但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对其敷衍了事,只是翻翻书,走过场,完全达不到预习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习没有什么用,另一方面,教师不重视预习工作,重心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要想发挥预习的作用,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预习。小学高年级的学习,相比一二年级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理解和接受上有了困难,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进一步学习的关键,关系以后的数学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重难点,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很高。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适当安排给学生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接触到的一些圆柱和圆柱物体,了解他们的应用,通过观察,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学生看到这些物体就不会陌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参与,加强效果

  学生不重视预习,主要是觉得预习没有多大用处,教师也不会对自己的预习工作作检查,所以学生认真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所以对预习大多是敷衍了事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学生的付出,满足学生想要表现的心理欲望,让学生的预习效果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还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展示的可以是自己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等,展示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台下的学生进行提问。在预习检查中,一问一答,学生汇报了预习情况,同时也对整个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起来会更加的有兴趣。运用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它是课堂上提问和解答问题的保证,这样在预习中,学生才会花时间去学习数学知识,花精力去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理解新的数学知识。重视预习,发挥预习的教学作用,是尊重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一种方式,他们表现欲望强,通过预习任务安排,然后在课前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在满足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以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的功能

  (一)有效化预习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学中,有效化预习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比如学生通过有效化预习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保持技能水平,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有效化预习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备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通过指导数学有效化预习,能使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课前预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学会查阅书籍和资料,从而使预习准备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有效化预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

  有效化预习鼓励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实现多方的智力交流,从而实现学生间、教师间情感、态度和人格素养的碰撞,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

  (一)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事半功倍. 设计预习作业时,应充分了解学情,设计出学生感兴趣、乐于尝试的题目,争取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或带有一定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题目.

  (二)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是指有效化预习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要求有效化预习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如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记一记等活动多次实验,总结规律,来进行有效化预习指导. 以下是学生有效化预习的片断:

  1. 师:任意的三条边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2. 学生活动试验.

  3. 汇报.

  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些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肯定有奥秘,这与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肯定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

  师:请同学们再来做一做实验.

  4. 学生小组活动.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5. 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师: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6. 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这里,学生对知识的最终获取不是在教师的“灌输”之下得到的,而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通过个人的深刻“体验”预习得来的. 问题开始有点难度,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启发,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写,对于写出了主要过程的同学,老师要大加赞赏,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 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体验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体验学习的动力,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三)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预习. 数学教材中创设了种种新颖有趣、巧妙、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如:(1)一条裤子4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可用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这种数量关系:

  裤子: 48元

  上衣: ?元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练. 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此问题的设计,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效化预习应适量

  预习有不少好处,但只重量而不重质的预习作业的负面影响更大. 要结合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适时适度地进行.

    74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