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莉莎 1172分享

  三年级是小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有关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三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

  一、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求知欲望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事物。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时,应创建灵活的教学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课《燕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燕子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鸟,它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田间地头,找寻燕子的踪迹,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仔细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有着绝对的权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三年级的课程中,学生会有一些不认识的生字,教师不应直接进行讲解,应引导学生自主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查找工作,完成识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仅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行探索,提出自身的观点,教师进行辅助,帮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知识。

  三、重视情感朗读,培养语文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文字优美的作品,教师应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欣赏水平。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荷花》课程,教师应先为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段讲解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含义,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自行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讲解喜欢的理由,更好地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欣赏能力。

  四、将课内同课外相联系,完善学生自身发展

  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将行为停止在课堂上,同时应延伸至课外,进而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内容,完善自身发展。例如,教师定期开展春游的活动,同时可以为学生讲解课本中《咏柳》的古诗文,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亲眼关注柳树的形体,体会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同课外相结合,同时提升教学成果,完善学生的自身成长。另外,语文的教学活动也应同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

  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

  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

  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

  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59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