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进行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指导

庄宇 224分享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复习课,在不同教育思想影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老师烦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1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一旦有了浓厚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进而长知识、增能力。我在复习“线段、直线和射线”这部分内容时,故意引发学生讨论,判断: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直线一定比射线长。在复习“比”时,提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为什么比赛评分台上有时会出现5:0或2:0呢?这难道不是0作后项吗?故意挑起战火,引发思考,然后因势利导,既牢固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在复习“找约数”时,采用“找兄弟”的办法,指导成双成对地找自然数的约数,就不致于遗漏。如找30的约数:1和30,2和15,3和10,5和6,然后把所有约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另外,我还坚持每周安排一节数学课作为师生游戏活动时间,以及学生考老师,学生考学生等,不致于死读书,读死书。

  2 归纳整理,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具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也有其严密的认知结构体系,各单元之间或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将平常所学孤立、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要领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如复习《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运算》时,我根据常见题型分为两类;一类如:478+604,932-507,采用拆数法,解题要诀,拆数后,“见加就连加,见减就连减”。即:478+604=478+600+4,932―507=932―500―7。另一类如:795+3284,2863―897,采用凑整法,解题要诀:“多加了的数要减去,多减了的数要加上”。即795+3284=800+3284―5,2863―900+3。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简便运算过程,将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提炼为:“大同法”和“小异法”,合称“大同小异法”。

  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理解,掌握起来易记易学,连平时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在“大同小异”这个成语帮助下不知不觉地把握了简便运算要领。

  3 重视联想,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联想是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考方法,联想的目的是为解题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复习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训练。如“见一想几”(即见到一个已知条件,联想到几个问题)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已知圆的半径,就要想到圆的直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已知圆的周长,就要想到加圆的半径、直径各是多少。已知红花朵数是黄花的4/7,就要想到红花占4份,黄花占7份,红花比黄花少3份,黄花比红花多3份,红花和黄花一共11份,红花朵数与黄花的比为4:7,黄花朵数与红花的比为7:4,红花占总数的4/7+4,黄花占总数的7/7+4,黄花朵数是红花的7/4……这样的训练,一是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能迅速地把题中的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二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富于创造性,能根据有些知识的形异实同,把某些条件转化为其实质含义不变而表达形式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思路求解,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学生解“某校男生65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5/9。女生多少人?”这一题时,可从不同角度思维,就有多种解法,650÷5/9―650,650÷5/9×(1―5/9),650÷5×9―650等。

  4 区分层次,强化学习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看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参与程度和思维训练强度。复习课应在讲解、提高和作业等方面区分学生层次,突出弹性,克服一刀切,尽量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各类程度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否则一堂课下来,优等生好耍过头,差等生累得够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全面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状况,以满足中等程度为前提,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练心题目。尽量做到优生有事做,中等生饱和,差等生有倾斜,不当“陪坐”的,甚至搞出一些恶作剧来,影响课堂秩序。我结合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虚荣心强、天真幼稚等特点,坚持实行量化打分。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明确哪是必作题,哪是选作题,必作题全对者,每人次加2分,选作题全对者,每人次另加2分,学生练习的兴趣、强度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又如:现在的多数应用题,都可用不同方法解,我就要求学生先用一种方法把题做好、检查好,然后鼓励速度快的、基础好的尽量用不同思路和方法解,每多做一种方法就另加1分,学生练习变被动为主动,既感觉轻松,又能随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待评析时,加到分的,情感得到满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未加到分的,老师适时鼓励、点拨、安慰,思维也同样得到训练,下次将增强紧迫感,注意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一、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还要考虑出示复习目标的艺术,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挂出,也可以师生认标或学生之间认标。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明确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对复习不确立目标,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不去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式的复习,肯定是耗时多,效果差。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为此我们在复习课前首先应当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再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之处。同时要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没掌握,是多数没掌握,还是少数没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形成了能力等。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复习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四、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五、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回顾与整理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务实,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比较含糊的知识清晰化。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作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课中,有些教师往往先进行一大段的复习讲解,事实上好比是压缩饼干式的新授课,把前阶段的教学内容电影似的重新回放一遍,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注重提供学生复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

    74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