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瓶颈”-围棋用黑白棋原因

晴恩 1172分享

  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集竞技性和文化性于一身的特殊体育项目,下面为大家分享围棋的“瓶颈”、围棋用黑白棋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围棋的“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业余初段(相当于联众3D弱水平),对于大多数棋友而言,学会下棋后只要多下多看再认真读棋书,棋力进步到业余一级左右并非难事,但往往难以突破初段关,实际上业余初段水平是判断是否能真正体会围棋妙味的尺子,大多数棋友因各种原因在此关前无法进步而放弃努力,他们可能以下朴素的“快乐围棋”而满足,业余初段棋力以下的估计占棋迷总体的65%以上。

  第二个瓶颈是业余四段(相当于联众强5D水平),棋力进步到业余初段以上后,与普通棋友下棋能够体会到一种“强者”的感受,但与真正高手过招还是自叹学艺不精,这个阶段的棋友基本能判断好棋坏棋,大局方向及局部手段也基本能运用,但在算路和序盘把握及官子上还是离专业差之甚远,这一阶段的棋友往往比较用功,但很难再长棋,主要是长期和水平比自己低或与自己相当的人过招,缺乏高手指点或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使然,业余初段至业余三段棋力人数的估计占棋迷总体的30%左右。

  而真正的业余高手的标准我以为是业余四段(相当于联众强5D以上水平),他们要么是以棋为生靠实战甚至彩棋摔打出来,要么是有正规培训的经历,要么是天赋过人,总之达到业余四段棋力可能是业余棋手的梦想目标了。估计占棋迷总数的5%。至于业余五六段以上的业余强豪那与专业初段二段水平也相差不多了,这批业余塔尖的棋手占棋迷总数的1%吧

  围棋用黑白棋原因

  围棋又称“弈”,多为两人对局,有对子局和让子局之分。前者执黑子先行,后者上手执白子先行。开局后,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轮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下一子,下子后不再移动位置。围棋下法复杂多变,运用做眼、点眼、却、围、断等多种技术和战术来吃对方的子和占有空位,以胜对方。通常分布局、中盘、收官三阶段,每一阶段各有重点走法。终局时将实有空位和子数相加计算,多者为胜,也有单记实有空位的。现今围棋盘19道棋局,大约形成于汉魏时期。

  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通常为圆形扁片,一面凸或两面凸均可,棋子一般黑白各150枚。黑白棋子则分别代表着阴、阳。阴阳最初的含意是指冷和热,后来便具有了抽象意义,即表示黑暗与光明,而且还表示男性和女性。围棋的圆形棋子代表天,方形棋盘代表地。古代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之气的消长与融合中发展的。河图与洛书相结合,并结合古代的八卦思想,又演变成了“太极图”。太极图的黑白相反对称结构暗示宇宙阴阳的变化和自然永不休止的运动。这种上古的思维方式在围棋这一游艺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

  围棋能够培养人们的军事才能。把围棋盘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成用兵战场。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是下围棋的高手.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诸葛瑾都是疆场和棋抨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历代帝王多有爱好围棋的,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对围棋的酷爱,无疑对围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唐宋时代的围棋,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得到长足地发展,对弈之风通及全国,不但帝王与国手对弈,国手们与民间棋手对弈,甚至把围棋作为宴请外国宾客的娱乐项目之一。就连女子也有因弈而忘疲的。明清两代的围棋运动是继秦汉、唐宋两个大发展时期之后的另一发展高峰。当今世界的围棋运动呈中、日、韩三国鼎足之势。中国当代围棋高手为世界围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棋艺进步方法

  要学会弃子。

  不要沉溺于杀棋,面对对方的大龙,有时可以选择放生,让其逃回家,借机搜刮目数,借机走厚自己的棋,从而获胜。

  遇到不会处理的地方,要学会脱先,放着那一块不走,去走别的大场和急所。

  看高手对局,在做活之前,有些便宜(包括适时的切断,官子便宜)必须走掉,以后你棋活了,他就不一定应了,而且高手补棋总是补在最有目的地方,我经常看到有些棋手能一路立下补活的,偏偏补在自己空里,一来一去相差几目,在看棋过程中,一局棋能发现这样一个地方或学到一点小东西就足够了。

  这种点滴的积累很重要, 最后是心态平静,不失去平常心.围棋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从认识棋盘和数气开始,先练习吃子,然后逐渐发展到整盘棋。业余围棋不需要太多的天分,但是需要更多的勤奋。

  多做死活题,多下棋就能进步快。

  要想提高,就要做到认真对得每一盘棋,不下随意棋,两人下棋时如果你的水平比他人高得多,可以让子,但不可以让棋,我认为让棋对别人不公平,对自己也有害,围棋是需要斗志的,如果你经常让棋,你的棋的锋芒会悄悄衰退的

  最后还有一点忠告,行棋时不要太极端,不要过分抢占实地而使自己的棋太薄,也不要过分注重厚势而忘记实地。增加实战经验,多跟强手下棋.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1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