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章法的常见布局形式

曾扬 1172分享

  要写好小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需要知道小楷的章法布局形式。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楷章法布局形式,来欣赏一下吧。

  小楷章法布局形式

  小楷的章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布局形式:

  一是纵有行,横有列,这种布局适宜字数较多的内容而又必须在一定的尺幅之内完成的章法,通过计算,可以把握字数的多寡。小楷的格子宜稍扁,使其字距较紧,行距稍开,自然通篇布局齐整匀称,有人工攒翦之美,这种有行列纵横的界线,古人称之谓“乌丝阑”。蒋和《书法正宗》谓:“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皆面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由于每个字都被约束在同样大小的框架之中,因此也最容易束缚一个人的创作灵性。书写这种章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每一格子内,即是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亦有一个小章法,字形的安排在这空间中要十分妥贴,恰到好处,既不可太大,顶天立地,充塞左右,又不可太小,天地空荡,左右虚旷,留白太少,则章法拘紧,留白太多,则布局疏散,而应大小匀称,上下左右,牝牡相得乃佳,书写小楷落笔时先要看准第一笔的位置,此笔一错,则全体失位,无法挽救,要掌握这种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多写多临摹,难得此妙。二要注意的是第个字都被约束在同样大小的空间范围之内,因此,切忌结构平板,大小一律,而应当尽量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广窄,奇正,疏密,开合,伸缩等变化,各尽字之自然姿态,力求在参差中求齐平,于错落中求匀称,这样,就可发弥补这种章法的不足之处,因此,书写这种章法时,重点要放在每个字的结构上,力求使其字形,富有自然的姿态,则平正通达之中有迷离变化之妙。

  二是纵有行,横无列,这种章法,在小楷中用得最多,晋唐人写经,元明人手卷,多喜用此法,这种布局由于打破了横格的束缚,因此从形式上说要比上一种章法来得灵活,有行无列,特别要注意到一行中参差起伏的变化,则行间错落有致,自有一段体态,汤临初《书指》说:“真书点画,笔笔皆须有意,所贵修短合度,意态完足,盖字形本有长短,广狭,大小,繁简,不可概齐,但能各就其体,尽其形势,虽复字字异形,行行殊致,乃能及其自然,令人的意外之想。“收写小楷,这种变化虽不如行草那样强烈,但亦当有参差错落的变化,方能极尽自然之美。

  由于这种章法打破了横格的束缚,因此就要特别注意到每一行中上与下字之间的关系和行气的流贯,凡字无认疏密斜正,必有精神相挽之处,楷书往往就是通过字形跌宕的姿态而产生体势的,包世臣《艺用法双楫》曰:“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这种于参差中求自然,于错落中求流贯的布局,大大地增添了小楷章法的情趣。

  这种章法,其行款字距中间的空素地,亦有法度,一般地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匀,自然上下得所,左右相称,但亦有字距紧,行距宽者,明末黄道周,倪元璐往往喜欢采用这种章法。亦有字距开,行距亦开的章法,如杨凝式,张即之董其昌都喜采用此法,亦有字距紧,行距亦又红又专的章法,如颜真卿的《小字麻姑仙坛记》。总之,这种变通的布局,要密者不至于近,疏者不至于远,密者笔意流转,活泼不呆,则虽密犹疏,所谓空白少而神远是也。疏者笔势裹束,流通不滞,则虽疏犹密,所谓空白多而神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疏密得宜的效果。

  三是横无列,纵无行,这种章法,完全打破了乌丝阑的拘束,因此最容易发挥一个人的艺术个性,最富有自由率真的笔墨情趣,它滥觞于金甲古文,亦即契刻文字和早期的钟鼎铭文,这些镌刻的古文字,在章法布局上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时疏时密,时长时短,奇古生动,参差错落,如丽天繁星,出之自然,古人作行草及小楷,常常借用此法,书写这种章法,必须注意三点:

  1、书者要有统筹全局的观点。以统篇为一字,以整幅为一体,强调整体的平衡匀称,对比照应和我样统一,从局部的不平锋不对称去求得整体的平衡对称,从各种不协调的因素中求得整体的协调,从多种矛盾着的对立形式中去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书写这种章法时就必须于参差不齐中求平直,从错落有致中求匀称,这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一种很高级的境界。这种境界,弛张有致,虚实相映,因而使作品在纸面的空间中更富有生命的韵律。

  2、是这种章法虽然集中了诸多矛盾的对立因素,但其中必然贯穿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正如宗白华所说:“相管领发好象一个乐曲里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现出作者的基本乐思,这种相管领的方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为裹束之法。明王世贞《法书苑》中说:”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二字,二字管在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二行,二行管三地,如此管一纸。“管束就如一条链条,一环扣一环,字有管束,整幅字势,一气呵成,能给人以精神团聚的艺术感受,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点画须要精意,观古帖中起笔之始,迥不犹人,结体既成,终合人意,盖如善奕者布局数子,几令人莫测,至收局时,着着回应,处处周密,此即张怀瓘《用笔十法》中裹束一法也。这是一种势和力的回旋,凡一幅字,字字有应接,行行能映带,自然一气贯注。

  3、是这种章法,因打破了横竖的束缚,有地比较自由的天地,但书写小楷,疏密参差,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不宜太强烈,乃当以端庄匀称为主调,落笔后要随其意态,因势利导,各成其妙,执死法者,必损天机,故这种章法,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最能引人入胜,郭尚先《论书》说::“魏晋人书非不结构严密,然其章法之妙如绛云在空,随意舒卷,有意无意,寻绎数四,自觉深远无际。”试观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帖》,通篇布局,形势错落,行间茂密,风致萧远,其章法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增之不得,减之不成,如天成铸就,极其凑泊,正如蒋骥《续书法论》中所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玉版十三行,章法第一,从此脱胎,行草无不入彀,若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王铎的小楷,其章法亦是大小错落,奇正跌宕显得意聚神密,极富朴茂自然之趣。

  以上三种小楷的布局方法,以横直无行列的格局为最难写,为了把握住创作的成功率,作书之前,要意在笔先,从纸张的大小,书写的内容,字数的多寡,字体的格式以及如何布局,如何落款,需要写多少行,每行写多少字,要作一个大体上的统筹安排,俟胸有竹,然后从容落笔,落笔后又要能因时适变,随机生发,要兼顾到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当一纸中出现同样重复的这或上下左右出现重叠的笔画时,就要变化其结构或用笔,切忌犯平齐类同的弊病,故凡两捺重并时者,一开一合,二竖重并者,一伸一缩,画多则分仰覆,竖多则分向背,点画重叠者,变之以形,结构重复者,化之以势,或藏或露,时方时圆,乍显乍晦,忽起忽伏,极尽虚实、宾主、照应、烘托、争让、掩映、萦带、补缀、开合、锁结之能事,如是则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整幅之间,藩篱茂密,精神团聚,给人以气足神完的艺术感受。

  章法的布局,不是大杂烩,其中要贯穿着一种主调,一种统一而协调的风格,孙过庭《书谱》中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故一落笔,第一个字就基本上定了这篇章法的基本主调。然后在这主调的管领下进行变化组合,犹如乐曲中的主调和变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自然富有风神。

  书写小楷,幅首不可太生疏,幅后不可太松懈,故作小楷之先,当先于废纸上练笔,腕熟后方可正式创作,创作时要全神贯注,最好一气呵成,自然贯成行,缀成幅,而精气神贯注其中,自无生疏懈怠之病。

  无论何种形式的章法,在布局时,都不宜填塞满纸,须上下空阔,四旁流通,天地左右,留有余地,一般地说,如写小楷条幅,天地留白可多一些,如写横幅或手卷,则左右留白可多一些,如写扇面,则一行长,一行短,疏密有致,自然得宜。

  写好小楷的方法

  1、书写小楷时,执笔不宜过高

  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书写小楷,腕宜平,掌宜竖(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则手掌微微竖起,与纸面保持一个斜直角度)。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在运笔时笔管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着的,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则笔势自然圆活。

  2、书写小楷,不宜过于紧张

  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死,纵有腕力,亦不能将此力发挥出来,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顿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藏锋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楷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

  3、书写小楷,不宜高悬手腕

  因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见方,笔势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着端重,用笔精致细到,要悬肘作小楷,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很难于控制和驾驭,故初学小楷,不宜高悬手腕,晋以前人作小楷时常席地而坐,无所凭藉,悬腕书之,笔力十分可观。故前人主张作小楷亦当悬腕。如写稍大一点的小楷(约每字二公分见方)亦可用枕腕的方法,如写极细小字,(每字半公分见方),则可用着腕之法,即腕部贴着桌面,但也不能贴死,只动指不动腕,反使笔机凝滞。

  4、书写小楷,不宜靠在桌上

  眼睛与纸面不可紧逼贴视,当保持在一尺左右,两肘宜开,以左手按在纸上,然后静作小楷,正确的姿势不但能有助于保持体力和护养眼力,同时亦能更好地发挥书写时的艺术效果。要能真正圆熟地掌握用笔技巧,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写多体味,开始时是有意识的,被动的,迨至纯熟之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到得此时,便无事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

  5、书写小楷,执笔不宜过紧

  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

  小楷基本笔画的写法

  1. 点

  点犹如人的眼睛,在字中起着点睛和相互映带的作用。

  小楷的点在用笔上有独立点和连带点两种类型;在形状上有三角点、小撇点、小提点和小竖点四种基本类型。

  (1)独立点

  独立点,即单独存在,与其他笔画之间不做连接,但笔断意连。书写时要求笔尖落纸后轻灵果断,顺势收笔。收笔笔势直接朝向下一笔,以求相互呼应。如“之”“以”“为(爲)”“黯”等字。

  (2)连带点

  连带点,即点与点之间,或点、画之间有牵连,使得点、画之间更显气脉贯通,摇曳多姿。书写时要带一些行书弹跳笔意,用笔迅捷,一气呵成。如“烟”“则(則)”“终(終)”“樵”等字。

  (3)三角点、小撇点、小提点、小竖点

  小楷作点以露锋居多,形状各异。三角点,露锋入笔向右下按笔铺毫,落点要轻,收笔时轻顿,迅速转锋回收;小撇点,侧锋入笔后向左下角快速收笔;小提点,下笔稍重向右上方逐渐提笔,动作不要太大,取仰势;小竖点即竖的缩写。下笔侧锋斜入,向下直行然后驻笔收锋。如图:“思”“六”“心”“堂”等字。

  2. 横

  小楷的横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横,一种是短横。

  (1)长横

  长横一般两头粗中间细,45度角左右露锋入笔,行笔至三分之一处逐渐开始提笔变细,略带弧意,尾部45度角左右圆转迅速收锋。长横用笔需果断自然,轻重缓急,起伏有度。如图:“晋”“右”“古”“军”等字。

  (2)短横

  短横一般分为平横和左尖横两种。

  平横短小,粗细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提按变化;左尖横,尖锋入笔后按笔圆收,呈左边尖细右边粗圆体态,虚实相生。小短横与左尖横的用笔都要轻灵洒脱。如“天”“王”“夫”“其”等字。

  3. 竖

  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一种是垂露竖。

  悬针竖,侧锋入笔向下直行,顺势调锋后逐渐出锋,空中收笔,收笔时笔速可以略微加快。

  垂露竖,侧锋入笔向下直行,顺势调锋后行笔至中间部位提笔变细,然后轻轻按笔逐渐加粗,最后转锋收笔,注意收笔时的笔速不要太快。如“十”“叶”“阴”“惚”等字。

  4. 折

  小楷的折笔分为两种。一种是方折,一种是圆折。方折用顿笔,棱角分明,骨力外露;圆折用转笔,婉转通畅,含蓄内敛。如“争”“里”“即”“国”等字。

  5. 撇

  小楷的撇像人的手足,起平衡作用。撇的收放、长短、大小、粗细、角度、姿态等对书风的影响很大。小楷撇的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有像悬针竖一样的出锋斜撇;有回锋撇;有两头细中间粗的兰叶撇;有不出锋的反扣撇,等等。撇画侧锋入笔后,转笔斜向左下方出锋。用笔要求轻盈而迅速,自由舒展,收放有度。如“命”“势”“及”“廉”等字。

  6. 捺

  小楷的捺一般分直捺、曲捺和反捺三种。

  (1)斜捺

  斜捺露起露收,入笔带虚尖,然后向右下方行笔,笔毫斜铺展开,出捺角时顿笔平收。直捺显阳刚率真。如“人”“受”等字。

  (2)平捺

  平捺有前后都露锋和前后都藏锋等多种写法。无论何种写法,用笔都强调一波三折,灵活舒展。如“之”“道”等字。

  (3)反捺

  反捺和斜捺相反,一收一放。反捺,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逐渐按笔加重,后转笔藏收。反捺不出锋,显含蓄内敛。如“衣”“破”等字。

  7. 挑

  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笔势。下笔稍重,斜向右上方行笔,出锋稍快,取仰势。挑画书写时注意笔速不要过慢,过慢容易滞板。如“林”“或”“法”“经”等字。

  钩在笔画中起辅助作用,故一般短小精悍。钩的种类很多,分卧钩、戈钩、竖钩、竖弯钩、横折弯和竖弯等。有的钩出锋,因长短和角度的不同而形态各异;有的钩不出锋,含而不露,蓄势待发。书写钩笔时要轻轻顿笔,然后转笔向上顺势钩起微微送出,不可迟疑。如“志”“成”“水”“元”“兮”“宅”等字。


小楷章法的常见布局形式相关文章:

1.书法入门:书法名词解释“馆阁体”

2.安徒生童话梦神的故事

3.书法手抄报的内容-传统艺术

4.参观书法展的日记

5.书法入门:新笔的使用

    热门标签

    83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