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的正确拉伸方法

晴恩 1172分享

  芭蕾舞经常需要拉伸肌肉,但是正确的拉伸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分享芭蕾舞的正确拉伸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芭蕾舞正确拉伸方法

  芭蕾舞者Keelan Whitmore常进行超负荷腿后肌拉伸训练,一天他突然感到“膝盖后方的外边缘有种针刺般的疼痛感”,一次受伤去医院检查,他才知道自己长时期以来的课前超负荷拉伸运动过度拉伸了自己的膝关节。这样的错误在舞者中并不少见。

  一、先热身,后拉伸

  做静态伸展运动,或是保持拉伸姿势30秒是增加柔韧性的一种方式。但这只有在你的身体暖和时才奏效。在身体变热前就做伸展运动常常会使韧带和肌腱过度伸拉,导致自己膝痛、越来越没有平衡力。同时,也会降低肌肉收缩的能力,使得跳舞后使不上力气。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热身运动前做静态拉伸会使肌肉力量减少5.5%,如果保持一种静态拉伸姿势超过90秒的话,减少的程度更甚。这也是舞者在课前或表演前的噩梦。

  生理学家建议,相比于5分钟的简单热身后再做动态拉伸运动,更好的方式是以劈叉姿势静坐或是将一条腿放在扶手杠上,在逐渐增加拉伸时使肌肉保持运动。弓步走或是瑜伽中的太阳式则有助于你增加心率、血液循环,肌肉加热。

  二、对自己的韧带温柔点

  做好巴特曼(芭蕾舞基本动作),你所需要的不只是灵活,还有稳定与力量。把自己的身体视为一个各部分互相制约的平衡系统,在增强韧带的力量时,以相同的力度尝试着增加自己髋部屈肌、四头肌和关键部位的肌肉力量以完成升降及保持腿部姿势的动作。

  只有当与腹肌相连的肌肉与腿肌一样有力时,腿才能抬得更高。另外,别因为专注于韧带的拉伸而忽略了其他肌肉的训练。纽约大学舞蹈伤害项目协调员警告道,如果你拉伸全身各处紧绷的肌肉,那么进行反作用力的肌肉群就会紧张,且很有可能使用过度。一定要平衡自己每部分肌肉拉伸的强度。

  三、瑜伽不是万能锦囊!

  舞者通常都认为瑜伽是进行恢复训练和增加柔软的安全运动。但是别以为瑜伽室暖和就认为自己的体温也一样高。一些大幅度动作(比如下犬式)也会有危险,特别是保持这类姿势超过一分钟时。瑜伽老师通常会暗示大家做进一步拉伸,但因为舞者本身柔韧度很强,遵从这样的建议会使脆弱的关节承担的负荷过重。注意要保持合理的幅度,使自己的肌肉处于活跃状态而不是一下子进行超负荷运动。

  现在Whitmore意识到,有效拉伸的关键是首先通过活动肌肉,使血液流经全身达到热身效果,然后再进行强度较大的拉伸运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桥式”,即背贴地躺下后,抬起臀部,保持双脚平踩在地面上。这样的动作既可以拉伸筋腱,也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哪个部位较为脆弱,从而避免潜在风险。

  古典芭蕾基训教学的重要特点

  一、系统性特点

  古典芭蕾基训是经过美化和规范化了的动作系统,尽管动作的表现形式多动多样,但仍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自身的程式,在训练中尤其强调有序、标准和系统。虽然在世界各国的古典芭蕾训练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但又可从中清晰地找到其共通之处,甚至规定的动作和规范的教材。这一特征亦决定了古典芭蕾基训的最重要的教学要求,即十分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过程。古典芭蕾基训是经过上百年的实践证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基础性技术能力并满足其需要能力要求的。

  1.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古典芭蕾基训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教材内容的层次性。每门学科教学内容都有自身的系统性、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人类的认识也是从初级到高级不断深入,并创新进而推动科学和事物的发展。从这个认识实践过程来讲,我们学科的教育在遵循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一前提下,就必定是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学科的教材内容要符合训练的系统性不能简单的处理、形成零碎的、割裂的教学内容,应该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古典芭蕾基训就是这样一套完备的、系统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教学体系。同时芭蕾以一种规范化的、系统化的、科学化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就显示着其芭蕾教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是符合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运动规律,能够成为人体技术能力基础训练及提高的训练体系。在芭蕾教学中,每一个练习的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课堂的教学条理清晰,动作组合层层递进,并且清楚、明确、有纲可循。

  2.训练的系统性

  古典芭蕾基训要求的原则和目的始终坚持和遵循一定的人体训练规律,组合的训练目的不仅要注意训练目的,还要考虑到其训练逻辑性,应该有计划性的根据学生的程度设定教学目标。初学芭蕾的学生的在教学上必须注意古典芭蕾的规范性之后,从简单的组合或者舞句开始学习,注重动作训练量的积累。而一位成熟的芭蕾舞者教学任务要在规范性的基础匕不断变化组合的动作,通过提高组合训练的难度来提高舞者自身专业的能力。

  另一方面,古典芭蕾基训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安排都是由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完成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能力来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如何能够自觉的参与教学中,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都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计划得到快速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科学性特点

  古典芭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系统、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它至今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原地训练

  稳定性是古典芭蕾舞中各种基础知识之一,也是技术能力训练的基础。稳定性贯穿于每个动作、技巧、旋转、跳跃、空翻等等。相反,通过反复练习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稳定程度也会不断增强。稳定性也是比较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重心掌控能力和动作平衡呈现两个方面。

  在古典芭蕾基训中,对于人体重心的训练是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例如:从古典芭蕾基训中最简单的站位来看,从一位到五位都要求全脚放平地面,力量要均匀,脚趾不能抓地而要或者松开放长,倒脚亦是大忌。这时人体的重心要放在脚跟部位并保持住向下踩向地面,舞者的头部向上拨起,而正常人的在站立时重心是放在脚心部位的,从这点上,我们看出舞蹈演员芭蕾基训中的重心要求与正常人的自然重心是有所区别的。舞蹈演员在脚位练习时由于双腿保持外开,上身保持直立姿态同时重心就必须在脚跟部位。这种直立状态中的重心训练也是芭蕾基训区别于其它训练体系的重要的特点。

  2.移动训练

  舞者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找到自身中心点的正确位置,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舞训练中移动重心的训练或者完成中国古典舞在“拧、倾”状态中的各种技术技巧。因为如果一位舞者连自己正确重心点都不明确或者没有感觉,就很难脱离把杆做动作,或者出现独立完成动作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芭蕾基训过程中我们了解人体重心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是分析与研究舞蹈训练中平衡问题的基础。

  三、规范性特点

  从古典芭蕾艺术自身来看,芭蕾从最初起源于欧洲到最终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六大公认的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也就是说芭蕾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艺术形式。它也随着社会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广泛吸收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与养料,促进了古典芭蕾艺术国际化的进程。然而,无论是那种风格和学派的芭蕾,最大的特点在其于对于其动作体系训练标准趋于统一。

  1.动作体系训练标准

  古典芭蕾的训练标准可概括为“开、绷、直、立”四大原则,它们亦是芭蕾舞训练体系审美要求。所谓“开”,就是指以人体脊椎为总中心点从上肢的肩脚骨、下肢带骨髓骨关节到脚骨关节的全部打开,并且这种“开”必须是自上而下的统一性的外开,不能只将脚尖打开而忽略了骸关节的外开性导致出现“抠胯”的现象。“绷”主要是指上肢的脊柱到下肢的关节和跺关节的绷直。“直”主要是指上肢的后背以及下肢双腿的拉直,也是在“开”和“绷”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审美要求。其中“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主要是对于身体重心的掌握。因为如果人体正常情况下没有“直”,也就找不到其自身的中心点。“立”主要是指从头到躯干以及四肢的一个整体的直立,是在前三个要求基础之上的升华,在具体的训练中头部向上提升同时双脚用力踩向地面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稳定的直立感。

  2.动作训练系统的规范性和优势性

  芭蕾舞动作训练标准的一致性对于培养舞蹈演员具有一定的优势。

  (1)芭蕾舞训练体系是建立在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规则基础之上的,其规范性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如果不按照要求完成动作不但会影响身材变形、影响动作的美感,甚至会导致伤病的产生。

  (2)从舞蹈训练的角度来讲,舞蹈技术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和培养舞者的身体的潜能,通过提高舞者的自身身体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能力,去充分发挥舞蹈演员的身体功能,达到自如的完成各种舞蹈技术技巧,展示舞者的身体表现力。

    热门标签

    6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