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木青 1172分享

  马革裹尸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那么你知道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吧!

  马革裹尸

  东汉时期有个名将叫马援,他不但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还带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为了给这位猛将嘉奖,刘秀赐予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曾派人去征战,结果全军覆灭。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此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é shuò),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马援在这次战役中,奋勇杀敌,斩杀了2000多蛮人,给敌人致命一击。可是,在就要凯旋回乡时,他不幸感染瘟疫,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

  生词本

  【注音】mǎ gé guǒ shī

  【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战英勇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相反词】临阵脱逃

  【押韵词】背公循私、凿凿言之、孔情周思、尽人皆知、慨乎言之、没头官司、一走了之、力竭声嘶、遗风馀思、旧雨新知、......

  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67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