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禹的两则神话故事

木青 1172分享

  禹在治水成功之后做了天子。那么禹做了天子之后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禹的两则神话故事吧!

  禹量大地

  禹用了13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服了洪水,大地恢复了生机,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禹想弄清楚中国大地究竟有多长多宽,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从东端走到西端,测得长度总共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禹又命天神竖亥从北端走到南端,测得的长度也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原来我们中华民族居住的这块土地,在禹的时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划分成九州。禹还测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渊共有233559个,便用治水时剩下的息壤去填塞这些深渊,息壤生长不息,把这些洪水深渊都填平了,那些高起来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

  禹铸九鼎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精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精怪的图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奸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

  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奸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固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善于外交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庄王问鼎”或“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人物介绍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 夏后氏首领、 夏朝开国君王。禹是 黄帝的玄孙、 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 鲧,被帝尧封于 崇,为 伯爵,世称“崇伯鲧”或“ 崇伯”,其母为 有莘氏之女 脩己。

  相传,禹治理 黄河有功 ,受 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 丹朱于唐,分封 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 禹陵、 禹祠。从 夏启开始 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1.关于大禹出生的传说 - 5068儿童网

2.劈山救母的经典神话故事 - 5068儿童网

3.关于印第安神话故事两则 - 5068儿童网

4.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 5068儿童网

5.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 - 5068儿童网

    68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