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传奇故事--鲁迅

嘉伦 1172分享

  鲁迅一生写了很多份作品,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下面小编分享了他的风光事迹,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下鲁迅!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为了改造国民精神写下一系列不朽的著作,然而他并不是学文出身。

  青年时期的鲁迅曾经立志学医,并东渡日本,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想,如果能做一个有本领的医生,就能救治许多穷苦的病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成才,造福国民。

  不久,一件事改变了鲁迅的志向。有一次,在上细菌学课时,教室里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一个镜头:一群日军抓住一个中国人,说他是俄国人的间谍,要将他枪毙,周围竟然有许多目光呆滞的中国人在看热闹。看完影片之后,日本学生拍手欢呼,而鲁迅的心却被深深地刺痛了。在此后的数月里,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中国民众麻木的心灵是无法用药治好的。他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作为医药来救治中国人麻木的灵魂,为改造国民精神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从此,鲁迅把写作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1918 年5 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制度。此后,他又发表了小说《阿Q 正传》《祝福》等,抨击封建礼教对中国人民的残害,为唤醒民众而大声呐喊。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斗争,愤怒谴责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行,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他用特有的深刻、犀利的风格,毫不留情地解剖国民愚弱的心灵,猛烈地、毫不妥协地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为什么不能宽恕别人

  1936年9月5日,鲁迅在杂文《死》中写道:“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显然,这是鲁迅去世前的真情告白,但留给后人的疑问是:鲁迅为什么会有这种睚眦必报“一个都不宽恕”的心理呢?

  《文化名人的个性》一书中,运用现代心理学的个性心理分析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进行了个性剖析。在他看来,“20世纪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人’解放个性、发展独立人格、弘扬新思想与新道德的新时期”,涌现了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文化人。

  许多人认为鲁迅是一个“苛求型”的文化人,有某种道德优越感,一生为追求完美而不辞辛劳。鲁迅的“苛求型”个性具有以下特点:

  “(一)求真——反虚伪、辨真相、求真理;

  (二)追求完美——干真事、认真、苛刻;

  (三)韧——坚韧不拔;

  (四)精——精练、精彩、精辟;

  (五)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

  (六)嫉恶如仇——对罪恶的坏事不能宽恕、不能纵容;

  (七)性情中人;

  (八)日常生活不拘小节”。

  鲁迅参与各种论争时,始终保持永不妥协的姿态,将这些鲜明的个性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这些论争也带上了鲁迅的个性烙印。

  童年时期的鲁迅由于家道败落,作为长子的他承受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像在亲戚家避难时被称为‘乞食者’,跑当铺遭人奚落,受到族人的欺侮等等,成为鲁迅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

    73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