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杜如晦儿子

恒锐 1172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两位非常重要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对李世民的帝王伟业有着重要功绩,世人称“房谋杜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杜如晦儿子的历史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杜如晦儿子的故事

  “房谋杜断”,便是房玄龄通谋略,杜如晦善断,二人合一成为李世民重要助手。

  杜如晦出生官宦世家,杜家祖上先后在后周、隋朝为官,其父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幼聪慧,长大之后也有意入仕途。但入仕不久,杜如晦就弃官归家。

  李渊太原起兵,后杀入长安,杜如晦入秦王李世民麾下。李世民军功卓著,为太子李建成忌惮。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建成出手将秦王府许多能人外调。

  杜如晦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房玄龄举荐给李世民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如今虽然府中许多人被调往外地,但没什么可怕的。杜如晦洞察事理,有王佐之才。有他的辅佐,将来定能成就大业。”

  于是杜如晦被李世民重用,后与房玄龄一道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玄武门之变后,二者当得首功。李世民继位,杜如晦与房玄龄又为左右丞相。

  虽然花大篇幅介绍杜如晦,但本文的主角却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两个儿子。杜如晦对李世民有如此高的功绩,也受到李世民的重用,但他两个儿子却都没什么好结果。

  出于政治需要,李世民曾多次下嫁爱女给功臣之子。房玄龄儿子娶高阳公主,杜如晦次子杜荷取城阳公主。

  杜荷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是太子李承乾左膀右臂。而我们知道,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后来是被废了的。原因是太子李承乾谋反,那么跟在太子身边的杜荷自然也没好下场。

  李承乾与李泰争权,因为李泰受李世民过度宠爱,让李承乾心有不安,后来干脆派杀手暗杀李泰。事败,李承乾又害怕受到责罚,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要发动兵变。

  杜荷不仅没有进行劝说,反而对李承乾说:“如今事情危急,当迅速发动。您可以对外宣称暴病近死,陛下一定会亲自前来探望,那个时候应该就能成功。”

  但李承乾还没发动兵变,就被人告发,最终太子之位被废。而为李承乾出了这主意的杜荷,成为谋反首犯,处以斩首。城阳公主,也另嫁薛瓘。

  杜如晦次子之死,不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牵扯到了长兄杜构。杜构作为杜如晦的长子,也许没有父亲那般惊世的才能,但也是一位好官。

  因为是长子,所以杜构承袭了莱国公的爵位。杜如晦病重之时,唐太宗为安其心,还升杜构为尚舍奉御。

  贞观五年,杜构带兵在登州、莱州海域剿匪,不幸被针梁鱼嘴戳断左腿筋。并从而想到帮助渔民钓针梁鱼致富的方法,使得一方百姓生活安乐。

  杜构官至慈州刺史,因为弟弟杜荷帮助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后他受到牵连。杜构被贬到岭南荒野之地,最后死在边野!

  因为太子李承乾一事,杜如晦两个儿子最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北宋宰相韩琦的故事

  战争是残酷的,饿殍百万,尸横遍野,无数人流离失所。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但要说哪个朝代最“弱”的话,当属积弱已久的宋朝。当时有许多外敌侵宋,而宋朝出战抵御却是胜少败多,甚至还被世人调侃为“屡战屡败”。

  韩琦是北宋名相,他刚及弱冠就取得了科举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相十载、辅佐三朝,是北宋极其出色的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北宋臣子,还不是带领北宋军队吃了败仗,而且那还是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即好水川之战。

  宋仁宗在位时期,李元昊自立为帝,建立了西夏,他公开与宋朝对抗,邻近西夏的陕西形势十分紧张。韩琦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回到朝中以后,他就写了一份奏折,向仁宗详细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被仁宗任命为陕西安抚使。

  后来,宋夏战争爆发,韩琦大胆推荐范仲淹与他一起对抗西夏,仁宗同意了,就将二人一同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充当安抚使夏竦的副手。

  北宋宰相韩琦有哪些历史事迹?  可是,在对西夏的用兵策略上,夏竦、韩琦、范仲淹三人所持的想法却截然不同,韩琦主张与西夏决战,因为国家财政难以支撑;而范仲淹却主张防守,不赞成深入敌境决战。夏竦不知该选谁的方案,就把锅甩给了宋仁宗,让仁宗自己决定。仁宗希望宋军能一举平定西夏是最好的,就选了韩琦的方案。

  1041年,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准备攻打宋朝。在攻宋之前,他假装向宋军投降,企图诱敌入伏。韩琦识破了李元昊的阴谋,他让北宋大将任福带领宋军一万八千人,绕到夏军的背后,可战则战,不可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韩琦担心任福贪功冒进,还特意再三叮嘱:“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韩琦的计策好是好,但他没有料到,任福成了整件事中最大的那个变数。这个任福在张家堡南打了个小胜仗,心里难免就有些轻敌了,西夏军本就有意设伏袭击宋军,他们假装战败逃走,边逃还边遗弃不少物资,给任福营造一种夏军绝对没有反击能力的假象。任福不知是计,他只想得到战功,就带领宋军一路轻装追击夏军至好水川。

  到了好水川以后,任福发现道路旁边放了好几个大大的银泥盒,他以为这又是夏军丢下的物资,便打开了盒子。谁知盒子里装的全都是鸽子,盒子一打开,一百多只鸽子飞向天空,瞬间就暴露了他们的方位。

  其实,这些盒子是夏军故意放在这里的,鸽子飞向天空就是夏军发出的合击信号。随后不久,任福带领的宋军就遭到了夏军的围攻。宋军长途追击早已疲乏不堪,后来战死10300余人,任福和多位将校军官数百人都死在了这场战役中。好水川之战中,宋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韩琦闻讯后,立刻下令退兵,在回军途中遇到了数千阵亡将士的亲人,他们挡住宋军的去路,在大军前烧纸钱招魂,嚎哭不止。

  其实,好水川之战中李元昊打败宋军的策略是陕西落第举子张元之计,韩琦战败以后,张元还作了一首诗投入宋境:“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他讽刺韩琦,虽然是科举榜眼,还不如他这个落第举子呢!

  这场战役中,范仲淹的防守主张不被采纳,但是战役开始以后他也没能阻止败局,故而他和韩琦等人都遭到仁宗的贬斥。

  刘邦老乡雍齿的故事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布衣出身,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的农户。就算后来他当了官,也只是小小的泗水亭长。

  而就是这样底层的出身,刘邦却一路逆袭,最后坐到九五至尊之位,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帝国——汉。也是从刘邦之时起,才真正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

  当然刘邦能有当上皇帝的一天,不是他一人的功劳。一路走来,能臣武将无数,都是他帝王伟业的搬砖人。

  刘邦最开始在沛县起兵,他同乡的许多好友都跟随他身边,此后建立功业。雍齿便是当初跟随在刘邦身边的一帮同乡之人的一位。

  但是与其他对刘邦效忠的人不一样,雍齿从骨子里对刘邦是十分鄙视的。而且他虽然随刘邦起义,但是却曾多次反叛刘邦。

  不同于刘邦出身底层,《史记》记载雍齿出身豪强。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使得雍齿对刘邦颇为看轻。

  雍齿随刘邦起兵,不久打败秦军,他被安排驻守丰邑。魏国人知道雍齿对刘邦不服,于是就派周市诱降,后来雍齿果然献出丰邑,投降魏国。

  刘邦得知消息后大怒,连忙派兵想要将丰邑多回来。但是两次攻击,全都无效。逼得刘邦不得不归项梁,从项梁处借兵,才将丰邑拿下。

  雍齿是个有才干的将领,可惜的是选择与刘邦走到对立面。一直到后来雍齿归属赵国,才一起投降刘邦。

  这样一位奸诈小人,刘邦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是最后没有如自己所想,反而大封雍齿,使得雍齿封赏一时成为最厚。这中间又有何原由呢?

  这事儿就得提起另一人,那便是刘邦重要谋士张良。《史记》记载,刘邦曾与张良有过一段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天刘邦与张良一边走一边交谈,无意间看见一群武将坐在沙地上,不知道在议论着什么。刘邦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

  张良回答:“您不知道吗?他们在策划谋反呀!”

  刘邦大惊,连忙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他们为何还要谋反呢?”

  张良答:“陛下起于布衣,如今成为天子。大封之际,所封全都是萧何、曹参等亲近之人。而诛杀之辈,又多是平日怨恨之辈。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算军功,认为天下的封地不够分。害怕您拿不出那么多封地,就找他们平日里的过失将他们给杀了。”

  刘邦问张良:“那如今该怎么办呢?”

  张良反问:“文武百官之中,您平日里最恨的是谁呢?”

  刘邦答:“雍齿和我有故,却曾多次羞辱反叛于我。我想要杀他,但因为他有功,所以才没有动手。”

  张良于是说:“您如今应该大封雍齿,大家见您平日憎恶之人都得到封赏,就都安心了。”

  于是刘邦大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这事儿还真有用,后来那些武将都说:“雍齿都得封了,我们应该没什么大碍了。”

  于是政治稳定,这就是为何刘邦最恨雍齿,却给他封赏最厚的缘故。


相关文章:

1.刘邦背景故事展示 不折不扣的小人

2.刘邦选贤的历史故事(2) - 5068儿童网

3.汉朝故事,刘邦除异的故事 - 5068儿童网

4.历史上刘邦进咸阳的故事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79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