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历史故事-吴起死因

恒锐 1172分享

  在几千年历史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吴起的心机和狠厉!为何这样说,只因这个人实在是太让人感到胆战心惊了!他为了功名杀掉妻子,临死前的一个小举动却几乎让他的所有仇人自掘坟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吴起死因的历史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吴起死因

  吴起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他一心寻求功名,为了能在政治上有所发展,他散尽家财,结果一官半职都没有得到,反被乡人所耻笑。

  后来,吴起杀掉了讥笑他的三十多个人,逃走了。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知道了也不肯回来奔丧。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攻打鲁国,鲁穆公本打算起用吴起,但是又介意吴起的妻子是个齐国人。吴起为消除鲁穆公的疑虑,便杀掉妻子,取得鲁穆公的信任,率军打败了齐军。鲁穆公后来又怀疑吴起,吴起就离开了鲁国,投奔魏国。

  公元前389年,秦国派出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阴晋,吴起亲自率领魏国军队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战车五百辆以及骑兵三千,就大败了秦军。阴晋之战也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吴起是怎么死的?  后来,吴起投奔楚国,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支持吴起在楚国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的国力有所增强,楚悼王很高兴,但是楚国贵族们却恨极了吴起,因为吴起的变法,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这就为吴起的死埋下了祸端。

  吴起的大靠山楚悼王一死,吴起就迎来了贵族们的猛烈报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们趁此机会发动兵变,吴起被箭射伤。

  无毒不丈夫这句话放在吴起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换做任何一个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还能如吴起一般迅速做出反应,就算是死也要拉上他的所有仇人一起陪葬的人只有极少数。

  吴起知道自己今日难逃一死,但是他不愿意就此白白死去,怎么也要拉上害死他的人陪葬才行。于是,吴起在受伤以后,趁着场面混乱,往楚悼王停尸的地方逃去。

  追杀吴起的贵族们早已杀红了眼,他们以为吴起是慌不择路才往楚悼王的灵柩跑去,殊不知吴起是故意这样做的。

  只见吴起靠近楚悼王的尸体,他拔出不知哪个贵族射中自己的箭,转而将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紧接着就听他大喊道:“群臣叛乱了,要谋害我王啊!”

  贵族们岂容吴起再胡说八道,纷纷朝着吴起射箭,吴起被杀的同时,楚悼王的尸体也受到殃及,全身插满了箭矢。

  在楚国,伤害国王的尸体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楚肃王继位以后,命令尹将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找出来,全部诛灭三族,这一下子,被灭族的竟有七十多个家族!吴起虽然死了,但是他却在临死前用一个举动就替自己间接报了仇,拉了这么多人给他陪葬,放眼数千年历史,恐怕也没几个人有他这样的心机吧!

  吴起死后,其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他的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

  刘伯温《百战奇谋》的故事

  刘伯温是明朝著名军事家,为明朝开国功臣,曾辅佐参与朱元璋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中原的大计。

  刘伯温的大名世人皆知,相传他精通奇门八卦,学富五车,在战争中往往有奇谋。所以后世称其“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实际上刘伯温早在元朝就已经被当时人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他虽是元朝进士,却并不受元朝重用,于是告别仕途隐居。

  至正十九年的时候,刘伯温与宋濂一同被朱元璋请出山,也算是没有辜负了他一生的才华。

  刘伯温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功成身退,隐居乡里,最后因病去世。当然也有说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刘伯温生病中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治病,汤药下肚,一月之后他就去世了。

  传说刘伯温生前作一奇书名《百战奇谋》,里面是刘伯温一生军事兵法的总结。同时也有各种奇门异术的记载,是有野心的人都想得到的东西。对于此书朱元璋也表示垂涎,但是刘伯温临死前却嘱咐自己的儿子们将此书烧了。

  刘伯温临死之前将儿子叫到床边,对他们说此书虽然是自己的毕生心血。但若是他们勉强要学,却可能会带来祸患,于是吩咐等他死后将此书烧了。

  刘伯温预感到朱元璋可能想要索要此书,留了一封信和另一作品《郁离子》的手稿。告知儿子若是皇帝索要,将此二物呈给皇帝。

  不久之后刘伯温去世,朱元璋派胡惟庸前来吊唁,果然寻找江湖流传的兵书《百战奇谋》。刘氏兄弟禀告朱元璋书已遵从刘伯温遗愿烧毁,随后将刘伯温亲笔信和《郁离子》呈上去。

  《郁离子》是刘伯温人生巅峰之时所作,朱元璋翻开看后发现是一本寓言故事,于是随手丢弃在一边。

  他打开刘伯温亲笔信,刘伯温在上面说《百战奇谋》是为陛下打天下的书,如今天下安定又何须此书。并表示若是留下此书落在奸臣手中,则又会兴起一翻风雨,不如烧毁。

  朱元璋却根本不信,派人暗中搜寻。又假借修建墓园之名,将刘府上下犯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

  朱元璋心中猜忌,刘伯温绝不会将自己的心血轻易毁去。但找不着也没有办法,只能留下遗憾。

  这让朱元璋心念念的奇书到底哪儿去了呢?真的被烧掉了吗?时间一转到两百多年后,此书再现天下,而找到此书的却是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无意中在皇宫杂物中发现刘伯温所作《郁离子》。仔细翻开之时,却发现了异常。

  原来此书别有洞天,乃是书中有书,页内有页。而这隐藏极深的另一本书,正是刘伯温奇作《百战奇谋》。若是朱元璋能仔细阅读《郁离子》,肯定能发现《百战奇谋》。

  也是命运朱元璋翻遍天下,没想到要找的东西早已得到。而李自成出于对刘伯温的崇敬,翻阅《郁离子》却发现了《百战奇谋》,偏偏得到它的人却是推翻明朝之人。

  清代谥“文正”的大臣

  “文正”是中国古代文官谥号最高级别,所有文人入仕之后,都渴望将来百年之后能得此谥号。这不仅仅是对文官政治成就和国家贡献的肯定,同时代表你是位受世人敬重的好官。

  “文正”两字有着极重的含量,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这个谥号都不会轻易许出。中国文官不少,但能但得起“文正”谥号的就那么几位。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便是始于1636年,结束于1912年的清王朝。在将近三百年的清朝历史上,得“文正”谥号的大臣一共有八位。

  一、汤斌

  汤斌顺治九年中进士,是早期入仕清朝的汉人知识分子。虽然汤斌一生清廉,不畏权贵,为民请愿,还是康熙太子的老师,但是他文正之名却并不正。

  汤斌之所以谥号“文正”,是因为他一生恭顺尽忠清王朝,还大力推行清政府抑制汉文化的政策。清政府为鼓励世人效法汤斌,因此为其上谥号“文正。”

  二、刘统勋

  内阁大学士刘统勋,一生清廉,官至宰相。在四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始终严于律己,敢于直谏,是著名谏臣。他以弹劾宠臣张廷玉和讷亲。他也是治水能臣,后因操劳过度去世。

  三、朱珪

  乾隆嘉庆名臣,为嘉庆帝帝师。他也是一位为民请命的清官,历史上曾多次与贪官和珅争锋相对。

  乾隆晚年,英帝国主义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当初沿海有英国军人想要武装入侵近海,是朱珪一直督战抵抗。因为在水上作战与英军不能抵抗,朱珪还曾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0白银捐出来修造战舰。

  四、曹振镛

  道光帝时期倚重大臣,同时也是三国曹操的直系后裔。曹振镛仕途顺风顺水,无灾无难,总共当官52年,到80岁的时候才退休,是林则徐的老师。

  五、杜受田

  杜受田是咸丰帝帝师,同时出生世代书生之家,杜家素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说法。1852年因为在任上操劳过度去世。

  六、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末重臣,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领袖之一,湘军创始人。对于曾国藩的人物经历,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不多说。

  七、李鸿藻

  同治帝师,清朝清流派代表,一生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在对外关系上,李鸿藻是坚定的主战派,与李鸿章争锋相对。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他还曾经上奏表示反对。

  八、孙家鼐

  孙家鼐是咸丰九年状元,他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他力主忍让,甲午战争之后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

  光绪帝推行变法之时,孙家鼐是坚定的拥护者和实施者。不过可惜的是,变法最后失败了。

  以上清朝上谥号“文正”的八位大臣,你觉得谁最名副其实,谁最名不副实呢?


相关文章:

1.吴起杀妻拜将的历史故事

2.中国历史故事-火牛阵的故事

3.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的故事

4.民间故事之李靖行雨的传说故事

5.成语一士谔谔的历史故事

    热门标签

    79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