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历史故事-羊祜和东吴名将陆抗

恒锐 1172分享

  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既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句话放在魏晋名臣羊祜和东吴名将陆抗之间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他们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那定然是能畅所欲言的知己,而不是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羊祜和东吴名将陆抗的历史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羊祜和东吴名将陆抗

  羊祜先祖是汉朝士族,他则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国功臣之一,史书记载羊祜“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是个美男子,他才学出众,口才极好,善辩论。

  当曹爽与司马懿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羊祜拒绝了双方的招揽,直到皇帝高贵乡公曹髦出面,他才勉强答应当了一个中书侍郎。看起来他这是三方都看不上眼,实际上他是在仔细考量,谁才是最值得他效力的,最后他选择了司马一族,并拥立司马炎登上帝位,建立了西晋政权。

  此时蜀国已灭,只剩下东吴还虎视眈眈,司马炎积极筹备灭吴之事,但是一出师就不利,此后多年他一直犹豫灭吴这件事。

  司马炎第一次放开手脚攻打东吴,派出的大将就是羊祜,不过这场战争西晋失败了,败给了东吴名将陆抗,丞相陆逊的次子。

  刚到荆州上任的羊祜并没有立刻开战,而是养精蓄锐,把精力放在了开发荆州上面。他在荆州开办学校,屯田蓄粮,对吴国人采取宽容的政策,对待投降者以礼相待。272年,吴主孙皓解除西陵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害怕被孙皓杀掉,于是投降于西晋。步阐的这边一投降,陆抗立刻就知道了,然后他马上做出反应,率兵攻打西陵,不给西晋喘息的机会。

  对此西晋做出的反应却是,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兵分两路攻打江陵和建平,试图分散陆抗放在西陵的主力军,达到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目的。结果陆抗采取破坏江陵以北的道路,切断了西晋军的粮草供应,让西晋的整个计划瘫痪,打赢了这场人数处于劣势的战争——西陵之战(西晋八万,吴军三万不到)。

  羊祜在这场战争中失利遭贬,他也从中吸取到了教训,那就是东吴的君主孙皓虽然不咋地,但是手下能人众多,国力比起西晋来也不逞多让,要想灭亡东吴,还得再多等几年。于是,羊祜请求留守荆州,东吴的荆州都督也一直是陆抗在当。在互相对峙的那几年里,羊祜与陆抗可以说是成为了互相最佩服也最了解的人。

  陆抗听说羊祜喜欢喝酒,正好他得到一坛好酒,就派人送去西晋的大营,交给了羊祜。羊祜当着大家的面,直接打开盖子就要喝酒。当时有下属劝说羊祜防人之心不可无,羊祜却说陆抗不是那种下毒的人。

  又有一次,羊祜听说陆抗生了病,他派人送了一副药给陆抗,还写了封信关心陆抗的身体。陆抗这边也有人不信任羊祜,不让陆抗吃羊祜送来的药,陆抗也说了跟羊祜差不多的话,大概意思就是羊祜也不是那种下毒的小人。

  羊祜在西陵之战中败给了陆抗,因为有了这次失败,他决定改变策略,既然武装上打不过,那就攻人心嘛,慢慢磨。

  羊祜在对待东吴人的问题上格外的大方和讲规矩礼仪。每次打仗之前,羊祜都会提前与东吴将领约定日期,且绝对按照日期来执行,绝不会提前搞突然袭击;抓到了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则安全把他俩送还到东吴,最后那两位将领归降于晋;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领兵杀了他们,但是派人厚葬了他们,称佩服他们的气节,还把尸体还给了他们的家人。羊祜的一系列怀柔的做法,的确很有效果,吴国人对晋军也不是那么抵抗了,暗地里还把羊祜称作“羊公”呢!

  陆抗正是得知羊祜这种德行,所以才敢吃下羊祜送来的药,而且他若是不吃,就相当于怀疑羊公,他也就处于道义的下方了。陆抗也是这样告诫东吴将士们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荆州边界都很和平。陆抗病死以后,羊祜觉得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遂上书司马炎,请求攻打荆州,但是此时的司马炎却犹豫不决,直到羊祜临终,司马炎也没做出决定,还是在羊祜死后两年,西晋才出兵消灭了东吴。

  薛仁贵一生最大的败笔

  后人在说起大唐军队的时候,无不称赞有加。先进而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多兵种相互配合,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英武的军队。

  大唐军队的确很强,否则也不至于有大唐盛世。周遭小国尽皆臣服,梦入大唐,人人钦慕大唐风姿。

  再强的军队也有衰竭的一天,唐军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唐将也不可能从不出错。

  就好比唐初名将薛仁贵,他出身世家,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丽,击败突厥,也有犯错之时。

  薛仁贵一生最大的败笔就在大非川,十万唐军全都入了狼口。当然也有说是5万的,不过不管是10万还是5万,大唐都是惨败,最后还得和吐蕃签订和议才得以退军。

  唐朝原本是想出军教训一下屡次犯边的吐蕃的,却不想在大非川落马,成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大非川之战后,青海西部被吐蕃军占领,唐朝不得不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也迁至西州。

  咸亨元年,唐朝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军入青海,另一方面送吐谷浑王回青海,光复吐谷浑,一方面压制吐蕃野心,使吐蕃再次臣服。

  薛仁贵率军进入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下一步则要进入乌海。乌海即今豆错湖,地势复杂险要,且毒气弥漫,后续辎重不宜进入。

  带着辎重前行不仅拖垮整个军队的行军速度,最重要的是战机一瞬即逝。吐蕃军兵多将广,又以逸待劳,得迅速结束战斗。

  所以最后薛仁贵决定,将辎重流行,战机带着战兵快马加鞭,直取敌军。他命令郭待封留守辎重,给了他两万兵马,让他在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得唐军能依据此地可进可退。

  留下两万兵马之后,薛仁贵亲自率领轻装奔袭,在河口与吐蕃军队遭遇。唐军已经有所准备,而吐蕃军却惊慌不已,最后被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

  这边薛仁贵拿了个开门红,那边郭待封却使劲儿的扯后腿。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后,自持身份,平日里就不服薛仁贵管教。

  部将不服从将帅管教,在战争中影响成倍增长。因为不听从薛仁贵留守辎重的决定,郭待封率领士兵运输辎重前行。偏偏他还减慢行军速度,不能与主帅汇合,这就让吐蕃军抓住缺口。

  吐蕃军20万大军,围攻郭待封2万辎重军。结局可想而知,唐军大败,辎重粮草全都丢失。

  这边薛仁贵长途奔袭,又有高原反应,唐军的作战能力本来就大幅度减少。如今粮草丢失,更难敌吐蕃军。败退大非川之后,无奈只能求和。

  此战大败,唐朝失去青海西部,让吐蕃气焰更加嚣张。而薛仁贵因为此次失败被贬为平民,虽然后来重新起用,但大非川仍然成其最大败笔。

  陶侃的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在东吴的地位并不高。陶侃出身贫寒,他父亲早逝,早年在寻阳当过鱼梁吏。

  后来,陶侃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后来又领兵平定了苏峻之乱,稳定了东晋政权,战功赫赫。

  另外,陶侃严于律己,他既不喝酒也不赌博,世人为之称道。在陶侃的一生当中,最出色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当属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了郭默父子,他正是因为这一战而威震天下的!

  《晋书·周光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陶侃还是普通平民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陶侃买了一口棺材,在自家房子附近找了一块空地,挖了一个大坑,就打算把他父亲安葬了。谁知,就在将要下葬的时候,陶侃家里的那头牛却突然不见了!

  牛在古代百姓家中可是一笔大财产,堪比一个成年男子的劳动力了,牛不见了,陶侃二话不说就冲出门去找牛,等把牛找到了再安葬父亲。

  在寻找失踪的牛的时候,陶侃遇到一位阴阳师,阴阳师见陶侃急急忙忙的样子,拦住了陶侃,并对他说:“你别急,我刚才在前面的山脚下看见了一头躺在水沟里的牛,是不是就是你家丢的那牛!”

  陶侃觉得很神奇:“你怎么知道我在找牛?”

  阴阳师笑道:“我不止知道你在找你家的牛,我还知道你父亲现在还等着你回去安葬他呢!”

  陶侃惊讶不已,阴阳师又说:“你我有缘,今日我就提点你两句,如果你的父亲葬在牛躺的水沟里,将来后人必定能位极人臣!”

  说完这句话,阴阳师接着又说:“看到我指着的那座山了吗?如果你的父亲葬在那里,你家就不得了了,将来世世代代出来的都是二千石的大官嘞!”

  陶侃已经完全被阴阳师给震惊到了,等他回味过来的时候,阴阳师早就消失无踪迹了。陶侃望着阴阳师说的那两个地方,最后将父亲葬在了那座山上。

  后来,果然如阴阳师所说,陶侃拜为刺史,自他以下的三代人全都是朝廷大官,他的曾孙就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从那以后,民间就有了一个说法,称“牛眠地”是“龙龟献福,福中福,官财两旺,路路通”的宝地。

  再后来,陶侃的母亲病逝,陶侃离职服丧,有两位客人前来吊唁时,没有哭就离开了,就在陶侃家大门口化身为一对仙鹤,飞走了,据说很多人都看见了,世人都感到惊奇。这个陶侃的经历简直太神了,有没有?


相关文章:

1.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羊祜怀柔服陆抗

2.司马懿的历史故事-忍辱取胜

3.三国的历史故事-吕蒙攻心胜关羽

4.周瑜的历史故事-赔了夫人又折兵

5.刘备的历史故事-携民渡江

    热门标签

    7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