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技巧,怎么样学好国画(2)

蘇蘇 1172分享

  中国画的色彩是怎样的

  中国画在色彩上,有着它独特的规律与方法,它排除了自然及光源的约束,一般多强调物象的固有 色。在整个色彩关系中,以白色(白纸)和墨为基础,以色彩为辅。早期的中国绘画,多是以重彩来 表现。如唐、宋时的大批人物画和山水画,多是以重彩表现。元明以来,随着纸的出现带来了水墨技 法的演变。同时文人画形式的出现,使绘画逐渐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的面貌。墨在中国画 色彩中不只是一种“黑”颜色,而是作为一种调整画面关系的“色彩”存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有“墨 分五色”的理论,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设色的形式:有纯用墨色表现的水墨画,有色墨结合的淡彩画,也有色彩艳丽以色为主的重彩画。总 之色与墨的用法不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面貌。9.中国画中所提的“形似”、“神似”是指什么 “形似”与“神似”是相对应的。是指绘画作品与自然物象外在特征之间的肖似关系。也就是俗话所 说的,画什么像什么。战国荀况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南朝齐范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之说。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南朝宋宗炳虽有“万趣融其神”之说但仍坚持“以形写形”,“以 色貌色”。东晋顾恺之说的更明确,即所谓“以形写神”。清代邹一桂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 者。”以上诸观点,都是主张“形似”是绘画的基础。“神似”与“形似”也是相对应的。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的表象审美到意象的深化。也就是说除 了画什么像什么之外,还要注意精神内在的表现。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袁文曰:“作画 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 人,有不能为者。”晁以道、杨慎、李贽等皆有阐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 备”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定论。

  中国画中“形似”和“神似”的关系

  画家在描写对象时,要在刻画对象外形的基础上,达到传神的境界。这就不是只限于对物象简单如实 的描写,而是包含了画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艺术表现完整的过程。它不是物象 简单的再现,而是比原来生活中的物象更高度概括,更注重精神实质的表现,而达到传神。这种作画 的态度,就是中国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

  什么是中国画的“意境”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 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意境在中国画中包含的内容很多。一张画的主题,其取景构图、造型和传神、情节安排与描写以及画 面经营处理都须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 声诗”、“画有意境”。一张画常常是对象特征和画家感受的和谐表现才能产生诗意。情景交融的形 象才是诗的形象,所谓“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形象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张情意深,表现 力强的画对看画的人能保持着广远持久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说的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中“意匠”是指什么

  表现意境的加工手段叫“意匠”,也就是指艺术家的表现方法和创造力。在艺术上“匠”字是很高的 誉词,如“匠心”、“宗匠”等等。对于艺术家来说,加工手段的高低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历代 卓越的艺术家没有不在“意匠”上下功夫的。中国画意境的表现,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感受,形象思 维,艺术创作表现方法等一系列内在功力的结果,同时还必须进行反复的高度的艺术提炼,要求作者 苦心经营,精工制作,达到匠心独运的艺术效果,谓之高度意匠。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所说:“意匠 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画中所提的“六法”是指什么

  “六法”是由南齐谢赫提出来的,向为历代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推重,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比 较科学和有系统的绘画创作、绘画批评的准则,其内容如下:(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1000年来我国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优秀的绘画 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用笔、用墨和赋彩。一副画具备这一切,会给人以总 的印象,也就是在内容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人以又完整又具体的感受。谢赫提 出来的“气韵生动”正是指这种感受。感受的深度,决定于作品对于生活美的揭示深度以及形象创造 的完美性。“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说:“夫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 特质与内在精神。描写时,如果只是“象形”而不应物,是不对的。唐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 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之上表现好对象 的精神实质。随类赋彩是关于设色的问题。“类”即“万物之类”,这里所指的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 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对于色彩的表现,中国画是很别致的,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然后随物象之 类,在形象特征上赋以概括性的色彩表现。经营位置是绘画的布局章法问题,即绘画的构图、构成。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有所“经 营”。“经营”二字,含义甚深,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因此在绘画表现 上经营位置十分重要,谢赫提出此“法”,正是总结了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表现特点。正因为画的 “位置”是“经营”出来的,是随画家精心组织和布置的,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才能不受焦点透视的局 限,机动、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在一幅画面上描写“万里长江”或“华岳千寻”。不论是深远、高 远或平远都可以随画家经营布置。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的问题。唐朝大理论家张彦远认为此法是“画家末 事”,这并不是意味着此法无足轻重,而是说临摹不是绘画的目的,临摹是为了更好地创作而进行学 习的一种手段。在摹古人优秀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做到“形神兼备”真正把精华学到手,才能达到 “传移模写”的目的。

  中国画的“题跋”是什么

  题跋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构图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在书画、碑帖等前后 题记的文字,均可称为题跋。写在书画或碑帖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后面的文字称为“跋”。题跋可以分三类:一是作者本人的题跋;二是同时期人的题跋;三是后人的题跋;宋代以前的画没有 题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山石后面等不明显的地方题个名字而己。这一艺术形式是伴随文人画的 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画的“题跋”有多种形式

  题跋有藏款与露款之分。常用题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横式,根据中国民族习惯一般是自右向左题,字 数可多可少,但每行字不宜过多,以保持横的形式。二是竖式,书写的行数不宜过多,以保持竖的形 式。三是高低参差不齐的自然式。以上讲的横竖两式,均应齐头,字尾可参差错落,俗称“齐头不齐 尾”。而自然式则可自由错落,比较自如。但要注意不要把字写得太散。总之不论哪种题法,都要注 意题跋的内容与字体、画面谐调。

热门标签

3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