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攻略 语文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

析娜 1172分享

  高考语文当中,作文可谓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写好作文,相当于打下语文的一片天地。语文作文很多时候可以使用技巧,让你的作文充满亮点。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高考作文备考攻略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指导

  一、以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逐末。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过的作文之源,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论述这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有课本中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众多的人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达等问题,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本、夯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所得,或能为“成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学之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悟。

  二、拓宽视野的策略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因而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

  1、注意与时俱新

  ①着意扩大视野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视野的好途径。

  ②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③注重观念更新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2、关注题材视野

  作文练习的一些主要题材范围:

  ①和谐发展

  国家稳定、以和为贵、友好相处、团结关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对自然的保护、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生态的自然统一……

  ②人文爱心

  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尊老、爱幼、怜残……

  ③为人处世

  社会、人生、贫富、生存、奋斗、挣扎、宽容、理解、助人,个性、尊重、放弃、沟通、倾听、合作,位置、理想、理智、成熟、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④道德操守

  诚信、礼貌、孝顺、谦逊,团结、合作、公德、平等、反腐、倡廉、情操、品位,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⑤哲理思辨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与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善与丑恶等。

  三、分项训练的策略

  作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的高考作文,最受人注重因而最要强化的,是以下四项基本技能:

  1、语言表达的得体、流畅。

  2、思维品质的辩证、深刻。

  3、布局谋篇的合理、严谨。

  4、文面书写的美观、整洁。

  备考应以此四项,作为贯穿高考作文备考全程的明确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四、个性创新的策略

  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相同。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的人得力于“表现”。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性,“广谱性”,由此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在“综合治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奇兵一路”,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再求发展,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展现。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以情感感人,以道理服人,以文采怡人,这些都是能征服人心的“亮点”,写作中创设一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就能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到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

  五、各个击破的策略

  1、每天增加一点积累

  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或诵一首小诗,或背一句名言,或攒一段材料,或记一则新闻……哪怕只是一点点,集腋成裘,可解高考作文“无米”的燃眉之急。

  2、每练致力一个环节

  考场作文的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文体语言、拟题、过渡、开头、结尾、行文、修改等环节,写作训练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环节以求提升。就个人而言,可能存在某个薄弱环节,写作时可以致力于这个环节以求突破。我们知道,提高作文成绩的途径之一在于减少失误,变薄弱环节为强项。比如审题是薄弱环节,那就专门训练审题,审题过关了,不再偏离话题,成绩就有了基本保障;又如议论文写作,老是泛泛而谈失之肤浅,那就强化训练“为什么”这一环节,强迫自己说出三四条理由,锻炼说理的本领,文章就相对深刻了。我们说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不是致力于每个环节,而是要特别下工夫于薄弱环节。

  3、每次打造一个片段

  这是提高作文语言档次的捷径。考场作文是急就篇,客观地说语言比较粗糙,如果能够精心打造一个精彩的片段,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就会为整篇作文增加亮色。因此我们要以精彩的语言表达为目标,坚持片段作文训练。比如记叙文,以生动形象为目标,写作景物、肖像、动作、心理的段落;又如议论文,可以精炼流畅为目标,写作阐述某种观点的段落。片段作文训练还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语言要求作为目标。比如“句式灵活”,以灵活运用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比句和对称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学着写精彩片段。——这样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融为一体了。又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移就、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写景状物的片段。当然,写作片段要设计好情景,使片段训练可以直接为篇章写作服务。

  4、每人强化一种文体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因此,到了高三,尤其是进入复习迎考阶段,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文体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求高考时最佳发挥。要选择哪一种呢?当然要选你最拿手的文体,而不要片面追求“品位”去练非我所长的体裁,更不可为了时髦学写那些形式怪异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于形象思维,不妨专攻记叙文;如果你喜欢逻辑思维,尽可只写议论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优美,可向散文进军……反之,在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对自己的写作情况还不甚了解,平时练笔文体随意,到了考场随便下笔,丝毫没有文体意识,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至相反的扬短避长,那是相当危险的。强化训练一种文体吧,高考作文便可临阵从容。

  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编织出一件件体裁杂糅的“百衲衣”,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像”文章,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作文训练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5、每文注意一些细节

  学生对好写的文题,往往能写得内容丰富,但也往往写得没有层次,不分主次,什么都写,要解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就要有治繁撮要的功夫,所写要力争有“精度”“深度”。学生对不好写的文题,又往往是无话可说,或说得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要解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所写要力争有“信度”、“效度”、“力度”、“新度”。

  又如一些同学对字体、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对潦草的字迹视而不见,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漫不经心,以为这些都是细节而习惯于所谓“大行不顾细谨”。殊不知,这些没注意到的细节,往往使高考作文的得分大打折扣。

  6、每篇突出一个亮点

  所谓亮点,整体而言是指一篇文章的特色,局部来说是指文章中某个出彩的地方。文章有特色可以提高档次,局部能出彩也会增加得分。当然,突出亮点要量力而行,如果无法使全篇闪亮,那就局部发光吧,比如拟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写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来些恰当精彩的比喻,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或多或少都会给你的作文增加亮点。

  时评文怎么“变身”高分考场作文

  【原文赏析】

  成大事当养静气

  刘绪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着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智慧无言,静,其实正是不经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静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顽而向圆通。

  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退,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力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弓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静,如此之美,如此难得。

  存在问题:

  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可是文章强调、渲染得不够。也没有给中心论点以鲜明的位置凸显出来,夹在第段里,实在委屈了它,如果说扣题不紧也不为过。另外题目中的“静气”,文章只说“静”也不恰切;结尾显得有些简单了,没有很好地完成总结、升华的任务。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

  3.“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齐白石

  请根据上面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三则材料都围绕着一个话题:“静气”,或者说它从三个侧面诠释了“静气”。

  第一句说的是:修身、致远与静气。

  第二句说的是:临大事与静气。

  第三句说的是:事业可成与静气。

  可见是关系型作文。不写“关系”,视为离题。

  何为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静气就是心平气和、心性平和、态度冷静。

  就本题而言,“要求”中已经明确说了“请根据上面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如果脱离了材料,那么,就可能会离题。如写成外界环境宁静则跑题。

  “结合生活实际”,就是“联系实际”。就是写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面对大事、功名、事业,要保持内心宁静,平心静气,执着自己内心的追求成大器。

  【按高考文修改】

  【名师观点】

  刘绪斌的文章是为“人民论坛”写的,不是按照上边的作文题写的,不是考场作文,而是一般时评文。

  一般时评文与考场作文,包括高考时评文,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时评文是非命题的“自由写作”,而考场作文是命题的“限制性写作”,考场作文由命题者提供作文材料,给定了写作内容及含意,作文必须基于此产生。必须“按任务、要求作文”,考纲有要求、命题有限制、评分有细则。考场作文自由度较小,又有鲜明的应试性、功利性。

  考场作文,一般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有材料意识。材料是议论的起点,论点来源于材料,论证的依据。试题中常常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是“脱离材料”,就是离题了。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用材料,而且非用不可。

  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证围绕材料,结尾呼应材料。

  按照本题写成考场作文,修改如下。注:“[ ]”为增添内容,“()”为删掉内容。

  成大事当养静气

  一考生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着一“静”字,而境界全出。)[改:何为静气?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静气就是心平气和、心性平和、态度冷静。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成大事当养静气。]

  (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改:静气],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添:也正因如此,沉淀了王维、张继的文学素养。]

  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改:静气],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改:心灵之美、精神之美、觉悟之美]。(智慧无言,静,其实正是不经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改:智慧无言,是面对大事时的恬淡、冷静、沉着。](静)[改:静气]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顽而向圆通。

  (静)[改:静气],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添:一种成大事的人的生命本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退,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力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静)[改:静气]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添: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静)[改:静气],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添:一种成大事的胸襟涵养。]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弓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 静)[改:静气],(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改:一种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一种成大事的临危镇定。]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静)[改:静气],如此之美,如此难得。[添:更是启示今天浑身充满俗气、燥气、急脾气的人,想成事吗?养点静气吧,没点静的大气,是万万不能成大事的。因为静气是修养之气、大将之气。]

  【名师详解修改亮点】

  (1)开头、结尾增添、删掉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更加符合材料型作文题要求,是为了中心论点鲜明突出。作文材料要在作文中使用三次:开头引述材料,目的引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引材料,目的以之为论据,材料是证明中心论点的“第一”论据;结尾再说材料,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材料像一条红线贯穿文章始终。

  (2)考场材料作文的开头应该具有三个要素:情境(材料)+问题+论点。情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即作文材料的内容。问题:就是作文材料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冲突、疑难、任务等,即写作者必须给予回答、主要论述的核心点。如修改文在解释了什么是静气后,引翁同龢的对联,点出“大事与静气”的关系问题。论点:就是针对“问题”给予的答案,论点就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态度、观点。这样文章就既有了针对性,又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材料作文的结尾也应该有三要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开头简述作文材料“静气”,结尾也要再提作文材料“静气”,有头有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结全文:概括全文内容,得出最后结论,强化认识。如“养点静气吧,没点静的大气,是万万不能成大事的”。升华主旨:丰富和深化主旨的,提高、加深主旨的意义,在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上阐述主旨,提升主旨的普遍性。如“静气是修养之气、大将之气”。

  (3)段首句分论点的增添、删掉的内容是为了紧扣题目,突出中心论点。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是静气,以及其意义、作用。三个分论点具体回答了什么是“静气”,然后加以阐述。三个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是中心论点的理论论据。分论点是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论证的主体部分设置分论点是优秀的考场作文常见的方法,是展开论证的常见方法。另外句式更加整饬、优美,增加了文采。


高考语文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1.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与技巧 

2.关于高三复习的指导-高三语文复习

3.学习语文的方法与心得体会

4.考试试卷题型的分析与剖析

5.2018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病句专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71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