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闭关锁国的关系是什么

卫文 1172分享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闭关锁国使清王朝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么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又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鸦片战争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早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之前就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禁止靠近海边,以此方式来断绝台湾岛与大陆的联系。虽然清王朝最终收回了台湾,但这一举措也使得沿海一带民生凋敝,目光所及,荒无人烟。好在康熙皇帝爱好西洋自然科技,他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用来与外经商,因此此时的清王朝还能接触到许多西方的科技。

  到了雍正皇帝即位的时候,沿海的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四个了,这就大大降低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沟通。雍正皇帝虽然也对西洋科技情有独钟,但此时中西之间的交流已经远不能和康熙朝相提并论。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在雍正帝的基础上加大闭关锁国的力度,严密监视和控制在华的西方商人。到了乾隆晚期的时候,整个大清帝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一个广州十三行了,而且还只能在官府严密控制之下才能对外卖贸易。

  中西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终于在乾隆死后四十年的鸦片战争中,清王朝一败涂地,这才使人们联想起这场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关系巨大。可此时为时已晚,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国门永远失去了保护“天朝上国”的作用。

  朝鲜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指的是国家闭关自守,限制国内不与国外接触的国家政策,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也严格限制对外的交流。据悉,古代朝鲜闭关锁国是因为受到国外的攻击,所以才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外界尽量减少交往,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但是从19世纪开始,由于内部纷争等一系列原因,朝鲜日益衰落,最终难免被日本侵占的命运。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保证长治久安,就应当与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与外国进行交流与沟通,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会被世界所淘汰。然而闭关锁国政策却是通过闭关自守的形式,严重阻碍了国家对外的联系,明显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朝鲜闭关锁国的政策仍在实行中,不少人对朝鲜以后的发展持质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朝鲜很难发展。

  朝鲜闭关锁国政策之所以仍在实行,表面是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侵入与破坏。实际上,也是因为朝鲜人民一直认为西方的社会是贫穷困苦的,而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一直在关注着朝鲜政权的危机,一旦打开国门,国民的视野得到开拓,势必会在思想与心理上造成许多冲击与破坏,不利于国家高度集权的统治与稳定。并且对外开放是一种渐进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行为。综上所述,便是朝鲜还在坚持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闭关政策最初的实施与清朝收复台湾有关系。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台湾的郑经经常派兵骚扰沿海。当时清廷正忙于同北方的葛尔丹交战,无暇顾及东南沿海,为了解除台湾的威胁,清朝实施海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出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源于战争,但是其本质还是由封建经济的属性决定的。在封建时代,商品非常少,商业并不受重视,因此经济的属性是自给自足性。清朝实行海禁后,内地完全可以自产自销,用不着同海外进行贸易。

  在乾隆时期,清廷完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虎门进行贸易往来,整个庞大的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有多重考虑,清朝是满人统治汉人,这种统治结构激起了很多汉人的反抗,而当时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华移民,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一重考虑就是要隔断国内反清势力与国外反清势力的联系。虽然清廷有着这样的考虑,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还是因为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并不是因为战争。

    热门标签

    45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