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曾扬 1172分享

  护法运动时间是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又称护法战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护法运动的结果吧!

  护法运动的结果

  1917年7月,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为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悍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法约》,于是,以国父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斗争,史称“护法运动”。然而,由于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因利益而相互勾结,令孙中山遭到排挤,继而导致护法运动结果的失败,至此,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终结。

  自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亲自南下揭起护法旗帜始,北洋军阀内部就因各自的利益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对西南用兵的问题上,直系与皖系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了达到牵制皖系力量的目的,高喊“和平统一”口号,竭力要求保持西南各省势力均衡,逼得段祺瑞终于在11月16日这天宣布辞职,至此,段祺瑞政府垮台。

  冯国璋目的达到后,转而说服西南军阀放弃武力,“和平解决”当前争议。此提议正中下怀,居心叵测的西南军阀本就不是真心护法,如今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得到了巩固,哪里还管什么临时法约,干脆与直系军阀勾结起来,一方面破坏护法运动,另一方面加紧了对孙中山的排挤。

  1918年5月4日,饱受军阀打压的孙中山愤而辞职,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护法运动结果之所以惨淡收场,其内因正如孙中山所总结的那样,是因为各派军阀互相倾轧暗算,皆不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之故。

  护法运动的历史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帜的护法运动。1917年6月13日黎元洪在率兵入京“调停”的张勋威逼下颁令解散国会。7月1日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等离沪南下,17日抵达广州,掀起护法运动,联合桂系、滇系等西南地方实力派,讨伐北洋叛逆。

  1917年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1917年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10月孙正式就职,随即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18日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等通电宣布湘南自主,护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指挥两广军队援湘,唐继尧亲率滇黔军队援川,分别与南下的北洋军队交战。孙与旧国民党各派势力也发动各省党人组织护法武装,起义讨逆。护法战争的范围遍及粤、桂、湘、闽、滇、黔、川、鄂、陕九省,赣、浙、苏、皖、豫、鲁、甘等省及东北地区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护法武装及活动。桂、滇等西南实力派虽然标帜“护法”以抵拒北洋军队南侵,其意却在割据自雄,因而极力限制、排挤和打击军政府的革命活动。

  护法运动的背景

  1913年2月,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首次国会选举(4月8日国会首次召开),国民党得票最多,预备由宋教仁组阁。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两天后身亡,引发二次革命。结果为袁世凯以武力镇压 ,孙中山等流亡日本。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解散国会,并且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日本进攻德国在华殖民地—青岛。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同意日本对华二十一条。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为洪宪帝政。1915年12月,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取得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于1916年6月6日病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旧国会亦恢复。不久,黎元洪与段祺瑞因为就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而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之职,并且引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却引致张勋在1917年7月1日为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是为“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最后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引咎辞职,总统之职由7月6日冯国璋取代。段祺瑞称事件为“再造共和”,指旧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

  1917年7月初,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却在宪法研究会的鼓噪下,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便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当晚发表演说,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7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