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培章 1172分享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战的导火线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5068网大家整理的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战争导火线

  甲午战争导火索其实源于日本对朝鲜发起的攻击,朝鲜无力反抗,向清朝求助。清朝给予援助,引发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役甲午中日战争。

  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之后,对于战争的发动更加迫切,于是将朝鲜和中国瞄准为主要的目标,于是朝鲜半岛的开战成为了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甲午战争中,中国海上军事力量损失惨重。武器装备方面的差异和军事管理方面的悬殊使得中国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战败国,并且承受了更重的债务负担。领土主权等方面也受到了严重侵害。

  朝鲜半岛的战争成为了甲午战争导火线。导火线只是一个借口,战争注定会发生。当时中国的颓废腐败使得中国逐步沦陷,中国的地大物博,封建落后使得列强们都想来瓜分。日本作为改革刚刚过后的国家,自然需要资源来壮大自己,所以来侵占中国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是沉重的外债负担和领土主权的侵犯,甲午战争导火线的点燃,使得这一场战争疯狂爆发。不仅仅是中国,朝鲜半岛同样也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只要是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带来的都是无尽的灾难,不论何地,何时。

  甲午战争的目的

  甲午战争的目的很明显,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想打开国外市场,来一次来缓解国内高速进行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跟欧洲列强的目的差不多,经济利益的驱使永远是第一动力。而当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一样社会形势不是很好的中国就成了日本的目标。

  简单分析一下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就可以得出甲午战争的目的。再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就知道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的日本经历过脱胎换骨的革命,一改过去旧习,从一个落后国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国内也爆发了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国内的资源匮乏形成强烈冲突。缓解这种矛盾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动战争。日本统治者这时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积贫积弱却地大物博的中国。侵略中国,缓解国内矛盾这就是甲午战争的目的。

  而中国在被欧洲列强被迫轰开大门之后,社会形势紧张。但是清政府决定进行洋务运动,提出自强口号,并且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这样的中国最适合作为日本侵略的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十九世纪末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渐次完成,他们加紧争夺殖民地。中国与朝鲜成为他们在东亚争夺的焦点。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英国、美国为了钳制俄国势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它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特点,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侵略朝、中的野心特别强烈。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加紧对朝鲜的渗透。它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与清政府同等的对朝派兵权。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其表现有:

  1、在政策方针方面,制定了以中国为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五年准备的“征讨清国策”;

  2、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与训练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新式陆军、海军;

  3、在经济方面,优先发展军火工业;

  4、在思想方面,大力地宣扬“武士道”精神;

  5、在情报方面,派遣间谍、特务,搜集中国的情报;

  6、在外交方面,大力开展外交,取得英、美支持。到九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而清政府妥协外交,更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统治阶级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摆脱困境,决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怂恿清政府出兵入朝,并保证“必无他意”。担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战争经过了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四个主要战役,最后以清朝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相关文章:

1.小学生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中国古代历史

2.中国历史知识常识集锦

3.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文化常识

4.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为善者,无坚不摧

5.走进历史-小学生历史手抄报

    热门标签

    82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