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至有关的谚语_诗词_防暑知识

晴恩2 1172分享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但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与夏至有关的谚语、诗词、防暑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夏至的谚语

  1. 夏至狗无处走

  2.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3.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4.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5.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6.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7.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8.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9. 春锄泥,夏锄皮;干锄浅,湿锄深(南方)

  10. 端阳有雨是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圆内受熬煎(江西)

  11. 夏至不种高山黍,平地还有十天谷耕地看拖头,耙地看牛头。(西北)

  12. 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北方)

  13. 冬至三庚数九,夏至三庚入伏。(重庆)

  夏至节气诗词

  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赏析: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过了夏至,白昼一天天变短,夜晚一天天变长。诗人由此联想到长夜独坐的寂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赏析:唐代夏至有吃粽子和烤鹅的习俗,而夏至在农历五月中旬,江南开始梅雨天气。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赏析:古代测量时间有白天的日晷和夜晚的沙漏。夏至白昼达到最长,过了夏至,夜晚慢慢变长,所以说“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农历五月有很多农事活动,所以说“是月农稍忙”。

  夏至防暑知识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其次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先为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和煽火用的厨具,后来才加以改进,变成防暑驱热的凉具,再演变为戏曲用具。周代就有扇风取凉的羽扇,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长柄扇。民间的扇子因地而异,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绢扇等,唐代以后才出现了纸制折扇。

  古代的卧具则普遍利用各种纤维质料制成的凉席,如苇席、籘席、竹席、象牙丝编制席(制法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成品十分奢华)等。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一种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吴友如画宝》中有一幅“竹妖入梦”图中,就绘有一男子卧于床上,抱着竹夫人入梦乡的情景。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游泳、妇女儿童戏水、养金鱼、叉鱼、钓鳖、捕蛙、捉鱼、捉鳝鱼、夏猎等活动。

与夏至有关的谚语_诗词_防暑知识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但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56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