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民间气象谚语

晴恩 1172分享

  气象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民俗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经典语言,是经验的总结,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下面为大家分享民间气象谚语,希望能帮到大家。

  气象谚语:关于雨

  春东风,雨祖宗

  俗话说“东风化雨”。舟山是海洋性气候,季风现象比较明显,春天的季风是东风,东风从海洋而来,带来丰沛的水汽,带来春雨潇潇。

  立春落雨到清明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阳历2月4日左右;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五,在阳历4月5日左右,二者相距约2个月。如果立春日下雨,到清明节这段日子会一直阴雨绵绵。

  雷响惊蛰前,七七四十九日不见天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三,在阳历3月6日左右,这时常会打雷,冬眠的动物被惊醒而开始复苏。如果在此之前响雷,将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

  端午晴,烂草刮田塍;端午落,田间割燥谷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天气放晴,将有持续降水过程;如果落雨,则将持续干旱。

  五月南风做大水,六月南风海必枯

  农历五月份刮南风,将有暴雨;“六月南风海必枯”是夸张,形容严重干旱。

  小暑一声雷,反转做重梅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十一,在阳历7月7日左右,按常规应该出梅,但那天响雷,又要下一段时间的雨,俗称做重梅。

  鸡鸭出笼早,当天雨就到

  天刚拂晓,鸡鸭急着出笼,这是空气沉闷,气压低的缘故,马上要下大雨了。

  燕子低飞雨天报,燕子高飞晴天告

  燕子是灵敏之鸟,遇到低气压的天气,它们会结群低空飞翔,告诉人们天要下雨了。如果燕子飞得高,则是告诉人们今天是晴朗的好天气。

  蚂蚁爬上灶,大水漫进岙

  过去渔农村的灶台有齐胸高,蚂蚁是灵感小动物,因其洞穴在泥地里或在墙角落,对发大水有预感能力,如果蚂蚁忙着搬家往灶台等高处爬,预示要下暴雨发大水。

  大旱勿过七月半

  到农历七月十五时,按常规该下秋雨了,持续干旱也将结束。如果到七月十五还不下雨,就要抗大旱了。

  落了开门雨,呒没昼过水

  农家人早上起来开门恰逢下雨,这雨不会下大下久,到昼过(中午)要用的水也没有。

  重阳一朝雾,晚稻要烂糊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有浓雾,到晚稻收割的季节会大雨滂沱,水漫稻田,造成稻谷浸泡水中霉烂。

  冬天起雾次日雨

  气象谚语:关于时节

  春打六九头,冻煞老黄牛

  农历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共有九个“九”,长达81天,“九尽寒尽”,天气开始转暖。如果立春日正好赶在六“九”的头几日,将会倒春寒,冻得老黄牛直发抖。

  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清明节那天晴朗,会有一段好天气,宜于春耕春播;谷雨日下雨,会有一段春雨绵绵的日子,宜于农作物生长。

  梅天日头,晚娘拳头

  梅天时节雨纷纷,但偶尔也会雨止日出,这时的太阳最烈,加上湿度重,上照下蒸,天气闷热,像旧社会后娘打前妻留下的子女一样凶狠。

  雷响过北,道地好晒谷

  电闪雷鸣,雷雨来临。倘若雷声响在北面,则是干打雷,只闻雷声,不见雨影,甚至云散日照,道地等室外场地可以晒谷物。

  天发鱼鳞斑,晒谷勿用翻

  天空灰白色的云虽多,但云层薄,而且云层间透出亮度,状如鱼鳞斑,这是难得的好天气,会马上云开日照,阳光猛烈,天气干燥,晒谷连翻都不用翻。

  夏至入头九,扇子长握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十,在阳历6月22日左右,从夏至日数到第九天起,通常是一段夏秋最热的时期,扇子一刻也离不开手(过去没有电扇、空调,扇子是最好的降温工具)。

  春雾雨,夏雾火,秋雾风,冬雾雪

  春天有雾孕育雨,常降水;夏天有雾生成火,天闷热;秋天有雾空气流,要发风;冬天有雾气温低,凝成雪。

  秋黄老北风,晒煞河底老虾公

  “秋高气爽”,本来气候比较干燥,如果连续刮西北风,就会造成大旱,河里的鱼虾也会干死。

  冷冷三九,热热高秋

  “一九二九,滴水不流,三九四九,冰开捣臼”,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三梅三伏拼高秋”,刚入秋的季节是最闷热的时候。

  气象谚语:雨雪

  五月十三雨毛毛,晒得深山涧内竹叶焦。

  春天孩儿脸,一日脸三变。

  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下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

  一场秋雨一阵凉,深秋下雨加衣裳。

  霜前冷,雪后寒。

  沙雪打了底,大学蓬蓬起。

  “九天”雪满天,来岁必丰年;腊雪盖大地,来岁粮增倍。

  冬雪兆丰年,春雪讨人嫌。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寸雨可抵尺雪水,大雪长落高山处。

  夜晴不是好晴天,天亮又将雨绵绵。

  早晨下雨砍担柴,晚些下雨打草鞋。

  饭前下雨饭后停,饭后下雨无路行。

  雨滴鸡开口,出外不要走。

  雨夹雪,半个月。

  冬天霜雪多,来春暖和和。

  二月干,三月宽,一年大水三年旱。

    热门标签

    58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