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创意灵感的课堂-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兴趣方式

梓荣 1172分享

  艺术不是遥远而深刻的主题,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处处充满艺术的气息。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创造成就创意灵感的课堂-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兴趣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找寻教学理论的身影,也经常感受到很多好的教学法,当这些理论和方法熟记于心之后,我们需要的是用智慧去设计课堂,让创意和灵感在课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借助现代教育设备,我们更可以将艺术的魅力融入课堂。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一章时,必修主要涉及裁切、调整等操作,还有图层、滤镜等相对专业的概念,通常教师提供一定量的素材,做一次案例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的创意有没有渗透到作品中去?有没有呈现自己的灵感呢?有没有提升艺术素养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作品不能达到教师预期,所以,要想提高学习的实效这其中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上用心。我一直在思考改进课堂的办法,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尝试将摄影融入其中,以CD封面制作为实践项目,力图找到技术与创意、资源与灵感、项目与艺术的切合点,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兑现灵感、提升艺术水平。

  ● 技术拓展是创意的基石

  新技术给梦想插上翅膀,会让创意自由飞翔。

  “科学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把自己的所想良好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工具;把自己的独特创新展示出来,需要技术的辅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让我们的创意更容易表达,更容易创新和实现。这是让技术教学感到惬意的原因之一。

  我在《图像处理》一章中,围绕技术问题做了很多设计,但似乎缺少些许润滑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图像处理中去呢?无疑需要有吸引力的技术。如何让学生在做图像处理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路和创意呢?让学生对技术的了解更全面是不可或缺的。不懂构图艺术而单纯去学习“裁切”操作,就像纸上谈兵,不懂得欣赏图片去进行图像处理,肯定是盲目而无标准的。因此,我想到了要提高学生的创意就需要寻找更多的技术作为基石。摄影技术,无疑能够为图像处理的学习打开一扇敞亮的窗。于是,我在图像处理课之前让学生先上摄影课,试试自己拍摄的视角、构图与光线等技术。之所以将图像处理技术拓展到摄影领域,是因为摄影的很多基本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如构图与光线。学习一些必要的摄影技术,就能更加懂得欣赏图片,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图像处理,就能运用软件里的工具实现自己的创意。

  例如,我在备课过程中曾经遇到一幅图片,内容毫无主题和新意,但是图像中人物手里正在坠落的水滴璀璨夺目,让我不舍得丢弃。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角度,通过裁剪让其成为一张很好的人物局部特写照片。我把这种视角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技术对创意的实现,会让创意展翅飞翔。

  ● 丰富的资源兑现着灵感

  用心寻找和整合资源,让灵感在更开阔的平台兑现。

  我们常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似乎学生只能从教师手中得到一小部分资源。在信息社会,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学生完全有可能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而教师要做的,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资源,抓住学生在资源中闪现的灵感,这样的才是不可复制的资源,才能让技术自由地在课堂挥洒。

  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整合。在摄影课之前,我从学生的班级校友录挑选照片,分类整理。第一类是典型分析图,主要是有明显技术不足的照片,如构图的时候头上“长”树,或者水平线“分割”了头部。第二类是美图欣赏,主要是构图和用光都很符合专业要求,图片赏心悦目,美丽耐看。第三类就是用于课堂讨论的照片,这些照片经过技术处理,进行重新构图或者调整,可以变为第二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领略到技术的魅力。

  资源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在上图像处理课之前,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照片,只要是原创都可以拿来研究。讨论中,学生的艺术眼光能不断给我惊喜,他们轻松驾驭了构图、透视、光线等要素,自己就能甄别出自己作品的优劣。课堂上,他们会秀一下自己的得意之作,也会为一点缺憾孜孜不倦去调整,然后对处理后的效果自赏赞叹。

  有时候有灵感突然出现,却苦于没有可以表达的素材。通过摄影的拓展学习,给师生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让灵感在更开阔的平台上得到激发,体现技术真正的内涵。

  ● 在项目实践中实现技术的艺术提升

  教师精于业务学习与钻研,艺术地设计项目实践,让课堂成为艺术品。

  单纯的任务不适合创作型的课堂,教师应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一些项目,如在平面设计,在专业设计中找项目。这里的项目或许不是框架严格、步骤完善的,但是它的需求、技术、成果却无不显示出技术对工艺的效益,体现出艺术的提升。

  高中毕业的一位学生要向某高校提供自己的作品,请教师帮忙筹划。我建议他为上交的光盘创作CD封面,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细节,其实可以体现他对技术的运用和理解。

  我首先要求他提供照片,他拿来一张看上去很不成功的照片,海平面是倾斜的,并且“分隔”着面部,人物背对大海,伸展双臂,但手部不完整。我建议他重新构图,使得主体“大海”和“背影”突出,然后利用“滤镜→扭曲→玻璃”的效果,解决了原本像素不够高的缺陷,这样处理过的图片立刻变得有立体的艺术气息。我们进一步请教专业平面设计师,在封面上设计效果文字,采用“滤镜→动感模糊”功能,配合照片的意境,深远且耐人寻味,那一条“蓝色”的渐变线,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这样实践性很强的项目中,教师带领学生从选题、选材、加工、包装都用心去采集,通过向专业人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容易地实现了像设计艺术品一样设计我们的课堂。

  总之,最美的课堂必定是艺术的课堂,艺术的课堂需要我们用心的设计。用自己的心去慢慢雕琢,用自己的技术去点点储备,因为有用心的设计所以有了创意课堂的基石,让灵感在艺术的技术课堂熠熠生辉吧。

  苍山点题

  这期的案例其实并不新奇,但是却方向感十足。即,涉及到底怎样教育的问题。开学之初,有几位老师就多次向我咨询问题,现在没有主题无法教学,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作品。可是,规定了主题,学生就成了模仿练习,一点也不积极。回答这问题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教学策略适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单就主题教学来说,也许设计的主题不开放,本身就成了作品练习。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你都要想清楚必要性。即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

  第一个案例,从心理准备到教学过程,不难看出,本节课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体验动漫人物造型设计,而不是规定做出统一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创作动漫形象,自觉地提高对特征、形象、特征和故事(主题)的关系认识,这样的教学行动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也是释放蓝调精神的一种行为方式。

  第二个案例,从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始,到精心准备教学素材,再到让学生自己处理图像效果、设计光盘封面的开放式活动,体现出“设计”的艺术性。这样做的前提有三个,一是教师要有饱满的创意激情和充分的技术技能知识;二是教师要用心挖掘素材资源,呵护学生的创作灵感;三是教学过程要精致、精细,实践项目要完整而适度。这种案例让教育思想有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轨迹。

  两个完全不同的案例,前者是透过行动、挥洒技术,后者是用心设计、蕴含艺术之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教育之“心”。用心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法都不重要。

    热门标签

    59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