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大脑灵感天才的培养知识-家长知识

梓荣 1172分享

  人类创造出地球世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首先要归功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得到了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大脑。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有关幼儿大脑灵感天才的培养知识-家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当今,人们对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宏观宇宙的自然界已具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认识。然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尤其是它的工作原理,却仍是知之甚少。虽然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孜孜以求地探索脑的功能,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借助于现代科技,开颅手术已是司空见惯,但

  仍基本局限于可视的、物质性的研究和发现,远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比如说,人们都知道大脑是人的指挥部、司令部,但是究竟谁是真正的发号施令者?大脑的细胞、神经等,是否就是真正的司令员,抑或只是指挥部的硬件设施?大脑究竟是如何进行思考、推理、判断的?智力差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灵感究竟是怎么回事?……

  ◎ 先天脑与后天脑 ◎ 灵感的特殊状态 ◎ 天才的先天性因素

  ◎ 智力及潜意识 ◎ 梦与灵感 ◎ 天才与疯子

  大脑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大脑,区别普通人与特殊人的关键仍在大脑。灵感、天才的研究也是基于大脑的研究。研究人,研究人生,不可不研究大脑。

  一、大脑概述

  脑科学的基本内容是阐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规律,在分子、细胞、整体乃至心理等方面研究其机制,以及大脑的疾病等等。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重量在1000-1500克之间,人脑有140多亿个脑神经细胞,其中每一个细胞又与另外5万个细胞相连接,它比目前全球电话网连在一起还要复杂1400倍。

  大脑皮层充满皱折,每平方毫米大约分布有8万个脑细胞,在这里人们每天可以记忆8600余条信息。但真正能记住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事实上,人类对大脑的使用,总体来讲开发程度还很低。

  临床上,大脑不仅是脑科医生专门研究的对象,更是心理医生必须关心的内容。因为通过解剖,发现许多心理疾病往往就是由于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伤害或发生病变所导致。比如,额叶某部位受到损伤后,就不能通过自我意识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左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受到损伤,则病人可以看懂文字并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却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大脑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则病人可以讲话,写字,也可以看书、读报,可就是听不懂别人讲话。等等。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就这一层面而言,大脑的神经、细胞等,只是作为一个储存、传输的硬件设备而存在,相当于电脑的处理系统。――究竟谁是真正的操作者?科学家们仍在苦苦探索。

  二、先天脑与后天脑(左、右脑)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左脑出现障碍,可以照常吃母亲的奶;如果右脑发生障碍,就不会吃奶了。下意识的本能行为属于右脑范畴,故右脑又称“先天脑”,人类的一代代的传承基本都积累在右脑。相对应的左脑被称为“后天脑”,即后天的学习和经历基本都储存在左脑里面。这种分法以日本学者最为推崇,我们对此亦表示赞同。

  科学家认为,左脑储存出生以后获得的信息,右脑主要储存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信息。记忆在人的遗传因子里的信息大约有500万年,可以说,右脑就是储存500万年人类智慧的基础软件。从这个观点看脑的作用,就能解释一部分通过暗示或其它方法开发或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这些现象了。

  人的左、右脑的区别还表现在各自负责的任务的不同。左脑负责数字、语言、逻辑及分析;右脑负责音乐、美术、想象、创造等。在少儿时期,人们较多地使用右脑,呈现出自然的、纯真的天性,脑电波频率以右脑的Alpha为主,在成年以后,随着教育制度及个人阅历的增加,推理、判断的因素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地使用左脑,因此一般以左脑的脑电波Beta为主。

  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呈镜面对称,通过由大约2亿束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左右两部分呈交叉状。大脑左右两半各将相反一侧半身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躯体和四肢的运动是由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区指挥的。临床上,中风病人的脑部病变的部位会导致异侧躯干的麻痹。

  研究发现,天才之所以脑力过人,就在左右脑经常维持在一个同步协调的状态。现代人多习惯使用右手,因此左脑相对使用较多,往往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和利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智力的平衡发展。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多使用左手,并通过大量的形象思维训练来锻炼和激发右脑的功能,从而提高智力的整体水平。

  三、智力及潜意识

  智 力

  人的智力是大脑功能的外在表现,是人通过大脑的活动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主要由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因素有机组合而成。这些因素都发挥着自己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相对来说,注意和记忆是基础,思维和想象是再加工,而创造则是智力的结果。

  中国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只是培养了大量的记忆高手,而素质教育的方向则是希望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潜意识

  潜意识是大脑功能的特殊现象,涉及大脑研究更深的层次。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

  潜意识是相对显意识、有意识而言的。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历程分为三层,上层为意识,中层为前意识,底层为潜意识。他认为平时人们通过各种器官知觉到的是意识层,而有目的地思考、运用某一观念是前意识,而潜意识更多的时候是在睡眠状态或其它某种特殊状态中非理性的意识显现。有些学者把这种精神里的深沉而有统摄力的中心,称之为内在自我或高层自我,或者干脆叫它灵魂、心中的神。他们认为这个内在自我是以超意识的方式运作,而且和宇宙万物、创造力,或者上帝有紧密联系。

  虽然人们对直觉、灵感、梦及梦游、超能力(特异功能)等现象还不能说已经充分了解,但科学界一致认为,这些现象都跟大脑的潜意识有关。

  灵感

  一、灵感的特殊状态

  人们对“灵感”这个词并不陌生,灵感,灵性的感觉。但“灵感”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术界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灵感”这个概念。在中外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上,对灵感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更是持久不断。然而,由于灵感是发生在最复杂的人脑内部的最复杂的精神活动,所以,更多的时候,灵感以它神秘的行踪、异常的形式、出人意料的创造性,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喜悦,也给人以苦恼和迷茫。

  爱因斯坦在回忆他在1905年6月写作狭义相对论论文的情景时,对他的好友贝索说,在这之前,他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思考和研究,然而那个决定一切的观念却是突然在脑子里闪现的。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对那个折磨着他的谜,心里充满了毫无解答希望的感觉。他的眼前似乎没有一线光明。但是,突然黑暗里透出了光亮,答案出现了,他马上起来执笔工作。五个星期后,他的论文写成了。他说,“这几个星期里,我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各种精神失常现象。我好象处在狂态里一样”(见里沃夫:《爱因斯坦传》)。

  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经过》中曾详细地描述了灵感袭来时的心理状态:“《凤凰涅磐》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了那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那首奇怪的诗写出来了。”郭沫若还说,当时“觉得有点发狂”,“那明白地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

  在《巴顿将军》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军事灵感:

  1944年12月在凸出地带战役中,巴顿清晨4时把他的秘书罗斯维奇叫到办公室。当时是在卢森堡。秘书看到他衣冠不整,知道他是刚下床,有事情要交代。果然是巴顿估计德军要在圣诞节于某个地点发动攻击,他决定来个先发制人,首先向敌人发起攻击。这完全是出于一种预感。他向秘书下达了作战命令,并送交参谋处,接着又去睡觉了。

  “那天早晨,我们发起了攻击,几乎就在统一时刻德军也发起了攻击。”罗斯维奇回忆说,“敌人被阻止在冰天雪地中,巴顿因此避免了可能对他侧翼造成的严重威胁”。过了一、两天,在他同罗斯维奇的另一次谈话中,巴顿回忆起他夜间的灵感,洋洋得意地笑着说:“老实对你说吧,那天我是一点也不知道德军要来进攻的……。”这次军事行动是他突然灵机一动的又一次表现。

  二、梦与灵感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B-罗素说:“当我著书的时候,我几乎每夜都梦见书的内容。我不知道在此是否产生新思想或是旧思想新生。我常常梦见整页整页的书,并在梦中通读它们。”与此类似,笛卡尔在1619年的一天夜里三个不连贯的梦境中构想出了关于方法论、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凯库勒在梦中显现了苯分子结构的蛇形象征;瓦纳在梦中建立了他的配位化学的基础。

  剑桥大学的胡钦逊教授作各学科有创造性思想的科学家工作习惯的调查,发现有70%的科学家回答说从梦中得到帮助。梦的作用是如此奇妙,难怪科学家们要风趣地说:“先生们,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睡大觉吧!”为此,英国的杜克大学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班,在该研究班的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要“帮助听课者学会有效利用梦境。”

  在道家修炼者及其它类别的修炼者中,对梦的研究也相当重视的。陈抟老祖的最为著名的睡功,就是专门在睡觉时进行修炼的。在这类的修炼中,已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对梦境,或者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加以控制和运用,从而大力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预感,特别是在梦中有预感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经常有人发现某天某事曾在梦里见过,或者在梦里曾得到过提示。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做梦,在一定程度上,梦是精神(心灵)的一种补偿。但如果做梦太多而影响睡眠质量,影响正常生活,则是心神不宁,需要适当治疗。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每天睡觉以前,把自己好好做个放松,想一些高兴的、开心的事情,然后暗示自己做一个好梦,久而久之,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变化。试试看。

  三、如何培养、激发灵感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一次《灵感与创造》的演讲中说,文学艺术家,有时会因灵感的触发,创造出不朽的作品。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和文学家或艺术家的创作一样,是需要灵感的。所谓灵感,是一种顿悟,在顿悟的一刹那间,能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以前从不相干的观念连在一起,借以解决一个搜肠刮肚仍未解的难题,或缔造一个科学上的新发现。灵感与想象,自古以来为科学家孕育出无数伟大的创造杰作,但这些摸不着的灵感,也是经过长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才迸发出来的。

  灵感离不开长期积累和艰苦思考这个前提,但灵感的过程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这个过程。恰恰相反,由于大脑皮层有着特殊的心理活动规律,反常信息的捕捉和诱发往往发生在长期的、紧张的思维之后的暂时松弛状态。古人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见《礼记》)。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睡眠休息在伏案工作,精神疲惫的时候是很难有灵感之光闪现的。在一夜酣睡后的早晨,往往是思维最清晰、最活跃的时候。入浴、散步、旅行,都是最容易使人放松身心的活动,从而也最容易成为诱发灵感的边界条件。杨振宁教授说,他的灵感常常是在早上刷牙时产生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则是泡在浴缸里的意外收获。

  换脑平衡这里的换脑是指针对人的左右大脑的不同功能,将主管抽象思维的左半脑与主管形象思维的右半脑匹配起来,在它们的张弛互补中诱发灵感。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药物刺激“李白斗酒诗百篇”,在饮酒时创作力最强,甚至到了后来无酒不吟诗的地步。美国爱伦•坡、英国笛•昆塞借助于鸦片,法国的伏尔泰和巴尔扎克则借助于咖啡,来刺激自己的神经。我们并不是说这些酒精、鸦片、咖啡就是灵感的催化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些物品具有刺激神经、活跃想象力的作用。

  气功入静中国古代佛学早就认识到“定能生慧”。用气功或瑜珈术能为引发灵感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气功练习者在接受脑电监测时发现,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脑电呈现同步化增强,α节律增多。这样更有利于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整理和利用,形成相对满意的答案。

  天才

  一、天才的先天性因素

  人们一般把在智力方面具有超常水平的人称之为天才。成名成家的人物中,绝大部分是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而有所成就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人的智力成分中的先天性因素。换言之,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经过刻苦努力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首先是超常的记忆力,博览群书并能融会贯通,而偏偏有人见书就犯瞌睡。画家与画匠的区别就在作品是否有灵气,而这种灵气通常都认为跟天分有关。天才往往是表现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长。有智力障碍的人也可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和发挥其天才的一面。

  在肯定人的智力差异存在先天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天才同样存在“量”方面的区别。在智力方面表现出特异能力的并不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具备较好的先天性基础,仍需要后天的大量的努力。这种努力绝非体力劳动的吃苦耐劳,而是有针对性的各种途径的训练。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前面关于培养灵感方面的内容。

  二、天才与疯子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天才的程度越高,往往离现实社会就越远,甚至有“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差”的说法。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些羁押在精神病院的患者当中,可能就不乏这样或那样的天才。特别是那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幻觉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引导和调理,以至于出现偏差,不但因此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并严重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实为憾事。

  在普通人的眼里,那些天才们总有点怪怪的。研究发现,在相当一部分有成就者中,甚至他们自己也能感觉到一定程度的怪异,比如很多人会经常性的、莫名其妙的头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超乎常人的旺盛的精力以及超常的发挥。

  概括地讲,所谓的天才其实就是大脑的某种特殊能力,包括储存信息的记忆能力,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释放信息的创造能力,等等。对大脑(智力)的先天性因素的鉴定及如何进行后天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相信,对于人的大脑的研究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并将有助于尽快揭开生命之谜,并进而造福于人类。

    热门标签

    6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