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华燕 194分享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观看紧张、激裂的赛龙舟,可有劲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我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当当当当当当当”,随着舞龙的声音传来,端午节也乘着欢乐的声音到来了。大街上,人人都在庆贺;市场上,还有人在买粽子;房子里,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粽子正在诞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显示端午节来了!随着欢快的脚步,伴着欢快的笑声,我们一起来到街上看舞龙。每条龙都是那么的金光闪闪、生龙活虎!那些龙摇头摆尾,好不快活!高超的舞龙技术使观看的人们赞不绝口、拍手叫好。那场景,掌声雷鸣,叫声不断,幸福的声音把人们的耳朵都塞满了!接下来我们去江边投粽子、倒黄酒,这样做当然是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啦!

  虽然我们这条江不是屈原自尽的那条,但只要有这个意思就行了。同行的人告诉我:投粽子不要太用力,要轻轻地投。我心领神会,拿起一个粽子:这粽子可真是肥嫩多肉啊,光看它的个头就知道。如果屈原在天有灵也会欣慰的!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拿着那个又肥又大的粽子,轻轻一投:只见那粽子在天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旁边观看的人都说我投的好。就这样,在人群的欢呼雀跃中投完了粽子,那时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最后,说到这里,你们肯定会问:最后你干啥去啦?

  当然是回家吃粽子啦!端午节怎能不吃粽子呢?我抓起一个粽子,把猛吞下去,结果被烫的脸就红了。妈妈在旁边笑我:“你的红脸蛋好可爱啊!”我听后“无语”了,只得微笑。随着晚上的爆竹声的渐渐消散,我慢慢地进入梦乡……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快乐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我们一定想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在我们这里端午节的时候,孩子们都要戴上“长命缕”,家家门上要插艾草,以防蚊虫叮咬;并且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粽子,很是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习怎样包粽子。把长长的粽叶围成菱形,放上红枣和江米,再把粽叶包起来,用线绳紧紧地捆住,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与自豪。

  我爱吃粽子,但我更爱端午节!

    609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