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妈妈的亲情日志写作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永难报答的恩情》这篇文章讲述了妈妈为了孩子们成长辛苦作农养家,写出了妈妈淳朴与勤劳,更写出妈妈对孩子们的爱。

  春风轻拂柳枝,柳枝报以摇头致意;夜雨轻润鲜花,鲜花报以娇艳欲滴;浪花轻吻沙滩,沙滩报以银滩无际。

  我是个凡夫俗子,一想到“报答”二字,最先想到的既不是祖国人民也不是青山碧水,而是我的母亲,我平平凡凡的母亲。(当然,这与爱不爱国毫无关系,事实上我爱国敬业,良民一个。)

  我知道要想文采斐然,就要用华丽的辞藻;要想立意深刻,就要志存高远。但我却只想用最质朴的文字来书写我的母亲。

  母亲平凡得如同一介草籽,撒落在草丛中你就很难再找到她。或许对于茫茫草原来说她太微不足道了,但对我而言,她是山,用她并不宽厚的肩膀给我们妥帖的依靠;她是水,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她是天,撑起我们姊妹的一方天空;她是地,厚实得让我们感到稳定和心安……

  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忙碌的身影,即使是在冬藏春孕之时;

  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温和的神情,即使是在夏忙秋收之际。

  农忙时候的辛劳自不必说,农闲时候的劳作,也着实让母亲劳累。

  母亲是村子里的能行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拉车担担锄地割麦的粗活她干得好,蒸馍做饭织布纺线的细活她也干得好。

  给小婴儿做小衣服,给待嫁的姑娘做陪嫁,给老人缝老衣,给小孩子织毛衣,给我们做单鞋棉鞋,给红白喜事做菜帮厨,给老人做寿桃,给送灯的做老虎馍……农村人会做的事儿没有难得住她的。

  那些年乡村流行农闲时节织布,母亲不仅仅是一把织布的好手,她还是村里经布的高手,在村里老一辈经布高手相继“退休”之后,母亲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义务承担起了整个村庄的经布。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张家蓝线白线多少斤两,想织几丈包袱布,想排个小碎格;李家红线白线有多少,想织几丈床单布,想排个大格子……看起来是天天重复,但家家户户却都不一样,即使是一样的花型,因为各家各户线的斤两粗细不一样,排法也是有差异的。

  母亲每天晚上在炕头盘算好花子,第二天一到便开始经布,从院子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来来往往,一天下来,看似没有出院门,但行程却有十几里。每晚回到家,母亲双脚酸困,但她顾不得歇脚,马上又根据下一户的针头线脑多少以及花型要求开始给人家编算花型。

  冬天的时候,母亲会给一个裁缝家缝制中山装,天寒地冻,大多数人都舒舒服服地躺在热炕头,母亲却要整日辛劳去赚取一点点手工费,不说裁剪缝制缝边熨烫钉扣有多繁杂,单是中山装上那扣眼锁边就极大地消磨着人的耐心,衣领上有风纪扣,有六七个扣眼,四个口袋上还有四个扣眼,十几个全是手工锁边,一针一线……全部工序做完,仅仅得到二块钱。整整一个冬天,母亲用辛劳换取了四百多元的工钱,那可是要缝制二百多件中山装才换得来的呀!

  ……

  辛劳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母亲就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为我们姊妹换来苦寒生活的一点点慰藉和保障。

  其实,不管家境如何,天下的母亲却都是一样的,都是那样质朴善良;都是那样无私纯净;都是那样无怨无悔;都是那样不求回报……

  母亲的这份情,是我们子女一生的庇佑,也是我们子女永世难报的恩情。

  妈妈,爱你!

  作者|美宁

  公众号:美宁天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8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