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念奴娇·石头城》原文_译文_赏析

永亮2 1172分享

  《念奴娇·石头城》是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于雍正十年参加乡试后游览南京城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原文_译文_赏析

  《念奴娇·石头城》原文

  清代: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吴国孙权迁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石头城。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3、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4、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

  5、回:迂回。

  6、喷薄:喷涌激荡。

  7、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8、楼船:带楼的战船。

  9、旌麾(jīng 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10、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11、“船头”两句:是说,王浚用火烧断东吴拦江的铁锁,使得战船顺利通过。等闲:轻易。

  12、征鸿:南飞的大雁

  13、“叫尽”两句:大雁年年南飞,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断:废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

  14、空城:废置的石头城。

  15、作作:光泽闪烁貌。

  赏析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王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西晋王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石头城再险,又何能阻挡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烟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石头城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石头城,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全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相关文章:

1.郑燮《竹石》原文|译文|鉴赏

2.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鉴赏

3.郑燮《沁园春·恨》原文|译文|赏析

4.郑燮《满江红·思家》原文|译文|鉴赏

5.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原文|译文|赏析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原文_译文_赏析

《念奴娇石头城》是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于雍正十年参加乡试后游览南京城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下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热门排行榜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7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