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诗文贵曲:曲贵在哪里

嘉馨 1172分享

  文学作品以“曲”为佳,即如古人所说:“做人贵直,而诗文贵曲”。“曲”贵在哪里?

  “曲”往往和“深”联系在一起,它是达到“深”的一种手段。公园里的回廊曲院、弯弯溪流、参差假山、盘旋小径,都是为了造成一种幽远深邃的境界,给人以处处新奇、步步生景的感觉。如果一览无余,那就会大煞风景。

  有人称赞杜甫的一诗,达到了“无笔不曲”的程度。例如他的《月夜》诗,开头不写因战乱家人离散,他如何怀念妻子儿女,而是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意思是,他身在长安,想象妻子在鄜州仰望明月,思念丈夫。第二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不明写妻子如何思念他,而借“小儿女”点出妻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使得妻子“独看”时的含义真切动人。儿女不解母亲的心情,更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妻子的寂寞孤独,诗人思妻之情更深一层。为什么要这样“曲”呢?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分析杜甫诗的“高、大、深”时说:“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曲和深的关系。

  “曲”可以使文章吞吐反复、顿挫跌宕;“曲”也是为了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曲”有如古人所说的“盘马弯弓惜不发”的妙处。

  《三国演义》中写齐备第三次访问孔明,如果毫无阻隔,一去就见,就会索然寡味。妙在写孔明不是爽爽快快立即接见,而是先写孔明“昼眼”,刘备不敢心惊动,静立着等他醒来,而孔明就是不醒;醒了之后眼看翻身将起,忽然又朝边睡着;刘备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又不马上起身却是吟诗;等到问知有客人来,又去更衣……短短一段文字,算下来有十余“曲”,难怪清代的毛宗岗赞叹说:文章曲折到如此程度,纵然是九曲十八弯的武夷山也难以同它相比。

  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化,总要有个限度,“曲”也不能例外。如果不掌握好分寸,为曲而曲,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就会堕入故弄玄虚。曲得没有节制,也会使文章艰深晦涩,叫人读不懂,这是应该注意的。

  原标题:【文学知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什么不马上接见?——诗文贵曲

  公众号:花椒树下学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0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