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的气候特点及地质地貌特征

凤婷 1172分享

  燕山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燕山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接下来跟随小编来看一看燕山的地质情况以及气候情况。

燕山

  燕山气候特点

  燕区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6~10℃,1月均温-12~-6℃,7月20~25℃。 10℃以上持续期195~205天,活动积温2600~3800℃。燕山南麓是河北省多雨地带之一。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燕山地质地貌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以潮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 1000米以下,植被茂盛,灌木、杂草丛生,森林面积广阔。西段为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山脉间有承德、怀柔、延庆、宣化等盆地。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张家口是燕山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以来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有北京-承德、北京-通辽、北京-包头铁路和公路通过。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燕山山脉(广义)属内蒙古台背斜和燕山沉陷带。北部稳定上升,南部大量沉降。燕山沉陷带震旦纪地层极发育,沉积中心的蓟县、遵化一带厚度达万米以上。中生代末发生强烈构造运动,褶皱成山,故称此期造山运动为“燕山运动”。

  燕山为侵蚀剥蚀中山,山体呈东西走向,海拔500~1500米,北高南低,向南降到500以下,成为低山丘陵。有云雾山、雾灵山、都山、军都山等,主峰东猴顶2293米。 山地中多盆地和谷地, 如承德、平泉、滦平、兴隆、宽城等谷地,遵化、迁西等盆地,是燕山山脉中主要农耕地区。

  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李四光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包括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除了其中的第一沉降带和第二沉降带外,都在燕山期开始发育。比如,作为第二隆起带南段的东南丘陵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育的,当时是比高得多的山地。作为第三隆起带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等分隔开中国大陆地貌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近南北向的山地也开始发育。

  燕山人文历史

  从历史角度来讲,有大、小燕山之分。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命名较晚;小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房山城关街道与燕山办事处西北。也就是猫儿山、大房山和凤凰岭,曾称为大防山。小燕山为最早的燕山,大致命名于商代。后因燕都北迁,大燕山得名。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记载了北京地区有一成为偃的方国。商代,只有两个燕姓国家在这一带附近。所以燕山地区使用“燕”字是理所当然了。

  燕山区位于北京西南郊40公里,据北京猿人的故乡周口店只有5公里,境内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50万年至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文献记载,历史早期,这一代曾是山戎肃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

  燕山从潮白河谷一带向东延伸约略成一弧形,一直可达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北京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太行山则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进入北京后,成为西山。其较高的山峰有百花山,猫耳山等。燕山地区背依猫耳山、陵山,百花山、猫耳山等这一段山脉统称大房山。而在战国以前,这段山脉是叫作燕山的。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蒙古成吉思汗六至十年(公元1211年~1215年),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张北县西)、宣德(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密云)、顺州(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靠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并以雾灵山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

    热门标签

    44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