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系列之《骆驼祥子》优秀读书笔记

小妹 1172分享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骆驼祥子》优秀读书笔记

  (一)

  做过一个小调查:《骆驼祥子》虽然很多人都听过,也看过,但很多对故事情节都记不完整。这反倒证明了老舍的成功:情节只是载体,作家真正要传达的,是对情感和人类命运的理解。

  编故事和听故事都是有窍门的。设置情节有一些公式和法则,最常见的一个,是把完整故事分成七个要素来设置:

  第一个是目标,就是主人公有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和预期。

  第二个是阻力,戏剧写作里叫“扰乱事件”,就是原来的计划遇到阻碍,或者被彻底打乱了。有些主人公是被动的,编剧会设置几扇迈过去就回不来的门,比如被诬陷成了杀人犯,或者背负上血海深仇,让他必须朝前走。

  第三个是为了实现目标,克服阻力,他怎样努力的。

  第四个,是人物努力一番之后,所获得的结果。

  第五个,是设置一段意外情况;意外会引出故事的第六个要素,就是我们看商业大片最喜欢的反转;在这个反转造成的悬念里,故事走向结局。

  这七个部分,可以进行拆分,调换前后的位置。比如说,越来越多的电影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再进行倒叙,但基本的要素不能丢,否则观众会觉得故事没讲清楚。这个公式经过了反复验证。观众对人物追求目标,是最能引起共鸣的。

  复习一下,目标、阻力、努力行动、结果、意外、反转、结局七个要素。

  下面就用这七要素,回忆一下《骆驼祥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祥子是个孤身从乡下进城的年轻人,他要强朴实,聪明健壮。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年纪和本事,肯定不会辜负机会。(是不是像我们这一群从农村艰辛走到城市的人呢?)

  先说他的目标,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掌握自己的生活。(类似我们的有房有车,最终“财务自由”)老舍在整部小说里都在为祥子算经济账,因为这笔账就是祥子的命。这笔账在后续再细算,它涉及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我们只要先明白一点:一辆新洋车值100块大洋,相当于贫民家庭一年的收入(比我们普通农家人想在城里买房买车一样,不过他的梦想相对更容易实现一点)。祥子能实现这个目标,简直是个经济奇迹。只有他这样吃苦耐劳,没有家庭负担的强壮车夫才能办得到。

  接下来,他就遇到第二个要素,阻力了。新车刚买了半年,他就在军阀内战里被抓了壮丁,洋车也被抢走了,三年的功夫全白费。祥子趁着败兵逃跑之际脱了身,还拉回三匹骆驼来,卖了35块大洋。

  因为这件事,祥子做梦的时候就念着骆驼,骆驼,后来被车夫们戏称为“骆驼”。这个名字倒也很符合他的形象,既固执又沉默。他选择克服阻力,朝原来的目标继续努力,用这三十多块钱,再攒一辆车出来。他拉车更拼命了,甚至去抢老弱车夫的生意。

  祥子先回了从前租车的“人和车厂”去住。这家车厂的老板是刘氏父女,就是刘四爷和虎妞。这两人是祥子走向末路的导火索。

  刘四是个退役流氓,挺喜欢祥子。恶人也是喜欢老实人的。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的姑娘,对祥子就不单单是喜欢了。她设了一个局,把比她小十几岁的祥子灌醉,骗到了自己的床上。

  这件事,让祥子既羞愧又害怕。正好,这时候他有机会到一个姓曹的大学教师家拉包月的洋车。在祥子眼里,曹家是这个社会沙漠里的绿洲,曹先生为人和善讲理,全家人都对祥子很好。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快过年时,虎妞找上门来,对祥子说她有了身孕,祥子必须娶她。虎妞有个完整计划,让祥子先去给刘四拜寿,借机认他当干爹,自己再嫁给祥子,他们俩日后继承车厂。

  祥子一点儿也不想要虎妞,而且这个套路又不太体面。这时候,曹先生遇到了麻烦,他被一个叫阮明的学生告发,说他散布过激言论。曹先生一家连夜去避难,祥子被来抓人的侦探堵在屋里,这个侦探是当初抓祥子壮丁的排长,把他那笔存款又敲诈走了。

  这是祥子遭到的第二次打击,甚至比第一次还严重,让他几乎崩溃了:来北平这么多年,最后落得几乎身无分文,无家可归,还摊上了虎妞这么大的一个麻烦。但祥子很忠实,也很自尊,自己虽然等于因为曹家的事遭殃,但没有想过动曹家的东西。

  命运把祥子又赶回了人和车厂去听虎妞的摆布。结果,在寿宴上,精明的刘四爷识破了虎妞的计划,直接闹翻了,把他们俩都给赶了出来。虎妞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五百块私房钱,自己把自己嫁给了祥子,和他搬到大杂院去住。这时候她才告诉祥子,她根本就没怀孕。

  虎妞的B计划,是等刘四过了气头,他们再回去服软。没想到刘四干脆卖了车厂,拿着现钱不知去向了。这让虎妞彻底绝望了,只能给祥子买了一辆车,让他先拉着,好进些现钱。

  故事发展到这儿,“结果”这个因素也算出现了。后面等着我们的是意外、反转和结局。

  老舍让意外接连发生——

  卖车给祥子的,是同院一个叫二强子的中年车夫。二强子有个女儿叫小福子,被他卖给了军人。这个小福子被军人抛弃以后,为养活两个弟弟,又做了暗娼。

  虎妞这时真怀孕了,最后难产而死。这时钱已经花光了,祥子卖了车才把丧事办了,最后,手里还是只剩三十块钱。这是祥子受到的第三次打击。

  祥子和小福子这两个苦命人,早就互有好感。祥子这时候处在人生低谷,没法养家糊口,前途暗淡。面对一段美好的感情,自尊心不容许自己带着心爱的女人吃苦。只是临了留下句话,让小福子等他。

  经过这几轮的打击,祥子已经没劲头了。他去给一户姓夏的人家拉车,受了女主人的诱惑,染上了脏病。不光身体大不如前,人也少了正气。

  这些事却让祥子在车夫中的人缘变好了,因为他变得和大家一样了。祥子也明白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此时的祥子还不算太坏,只是个很普通的车夫。

  我们看这一段情节:反复从努力开始,最后回到失败。祥子的处境越来越差,反抗也越来越无力,像泄气的皮球。

  这个时候,意外还在增加。一天夜里,祥子拉到了久违了刘四,祥子不告诉他虎妞埋在哪儿,在气势上战胜了刘四。这让祥子感到振作:他觉得,既然战胜了刘四这个心魔,就能战胜生活。毕竟还有小福子在等他。

  曹先生出主意,让他把小福子接到自己家来帮工。这是个祥子不敢想的喜讯,他们从此可以像一对小鸟一样干净体面地生活。

  关于接下来的转折,有两种选择,这个岔路口,决定这部小说是悲剧还是喜剧。

  上世纪四十年代,《骆驼祥子》在美国的英译本,译者就删改了结尾,写成祥子最后把小福子抢了出来,结尾是皆大欢喜。这符合美国大众口味,能提升销量。但这个改动,完全破坏了小说质感,对创作是很大的冒犯,就好像我们现在很多的新课标、删减版一样。

  老舍自己的转折是:祥子走了以后,小福子被卖到最下等的妓院,因为不堪忍受折磨,上吊自杀了。祥子只找到了乱葬岗的一个坟头。

  在这个转折落地之后,真正的结局来了:祥子从此堕落成了最下等的车夫,没有廉耻和信用。他甚至连曹先生的钱都骗,直到没人愿意租车给他。

  当初不是有个告发曹先生的阮明么,阮明想通过组织车夫捞取政治资本,却被祥子出卖了。

  花光了钱以后,祥子就靠在丧礼上打纸旗挽联换几个铜子儿,这是老人和孩子才干的活儿。我们算算,此时的祥子,才只有二十几岁,就已经是个活死人了。

  一个将近100年前的故事,为什么能打动我们?也许人到中年,有过坐在家门口却无法进门,甚至有过夜半痛哭的经历,才会更明白这个故事,明白这个叫祥子的青年。

  人生如戏。我们的人生,也像个分七步走的剧本。从定下一个目标开始,必然遇到各种阻挠,直到走完属于自己的这出喜剧或悲剧。因为只能走这一趟,所以我们格外同情祥子的悲哀。

  祥子在转折和阻力面前,其实有过两次机会:从私利上来说,虎妞来逼婚时,他可以一走了之;从情感说,虎妞死后,他该带走小福子。

  只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能够做出最理智、最成熟的决定吗?大多数人,哪怕是一辈子也做不到吧?祥子太年轻也太执着,被那辆车的目标给迷住了。如果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拴在一个外在事物上,这个东西一垮,人就垮了。过分追求物质目标的害处,就在这里。就好像开始说的那篇《恋》一样。

  所以说:事事如意既是不可能的,也未必就等于好事。如果遇到的不是能彻底毁掉我们的槛儿,让我们经过反思变得更澄澈,也是种恰当的幸运。

  (二)

  《骆驼祥子》从一九三六年连载到一九三九年初版,因为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冷落。

  而《骆驼祥子》的经典化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它的运作方式如下:先是经过大规模的删改,然后在删改本基础上大量印刷,同时经过戏剧影视化的再度改变,向普通大众群体推广普及。接着又以连环画形式去培养小读者,并在中学课堂上强制阐释培养青春记忆。

  通过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骆驼祥子》的经典化,已不再是它的原初状态,而是变成了阐释学意义上的“经典文本”。于是,《骆驼祥子》就从老舍先生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变成了“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的矛盾和腐朽统治下扭曲的人性”的革命题材。

  非但如此,在伊万·金在把这部小说译成英文时,为了迎合目标语文化读者的主流价值观,甚至重写了小说的结局,并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1982年凌子风执导此片时,为了使电影贴合张丰毅老师与斯琴高娃老师,电影制片厂又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于是,此时的祥子就背负了三重悲剧意义:黑暗腐朽的社会悲剧,个体劳动者的性格悲剧,畸形婚姻的精神悲剧。

  然后理论界又探究其悲剧原因,说:一方面,旧社会的逼迫和虎妞的诱骗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祥子的小农意识和个人奋斗的理想则是导致悲剧的一个主观诱因。

  我们不谈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同期老舍创作的《文博士》与《骆驼祥子》在创作时间、内容上相似相关的文学史实,同样彰显出老舍基于个人主义反思基础之上的跨文化焦虑感。这种跨文化焦虑,不仅是故事中祥子从农村来城市的彷徨与无奈,也是我们现代人面对复杂时代的迷失与沮丧。这种超越时代的对个人主义的深切思考,才是《骆驼祥子》的价值所在。

  还是回过神来算账吧。

  小说里写道:祥子是个车迷,既不肯改行,也不愿意离开北平。那就先放我的结论出来:他就算没有丢失洋车,也实现不了人生目标。假如只分析情节,只谈情感和性格,我怕你不服气。咱们来翻资料。

  《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老舍成为职业作家之后的第一部长篇,灵感来自于老舍听到的两个车夫的故事。

  《骆驼祥子》里的每个车夫,都是有代表性的:

  最初的祥子是高等车夫(开的是滴滴优享),甚至梦想开车厂。有个中年车夫,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拼尽全力在路上奔跑,也就仅仅糊口。那个二强子,靠卖女儿买车,又因为酒后打死老婆,把车给卖掉了。最让人伤感的是一个和善的老车夫,和十二三岁的孙子合拉一辆破车,最后,小孙子治不起病死了。

  说到这儿,你会想:拉车的都这么凄惨么?那他们为什么还非要拉车呢?我们找一些历史资料,来论证一下这些问题。

  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来说说车夫这个群体。

  老北京有多少车夫

  1927年,全市车夫有五万五千人,到1936年,达到了十万人,占同时期全市成年男性的六分之一。要是还没体会到这个数字有多大,我们可以这么算:那个时候,至少每6.5个北平人,就有1个是靠拉洋车在养活的。

  在这个数字代表的现实里,可以解读出很多重含义。

  从政. 治、社会和经济构成上看,车夫是民国北平最大的社会群体。也就是说,关于车夫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城市治安和民生状况,很容易就上升为政. 治事件。

  老舍没有写明故事的时间,但我们可以推测。祥子被拉壮丁的那一次战争,应该是1928年的国.民政. 府北伐。为什么不是在这五六年前的直奉大战呢?因为小说提到,阮明是向国.民.党党.部告发的曹先生。

  国民党入主北平后,与地方政. 府、当地旧势力,都存在激烈的权力之争。洋车夫总工会当然是各派系的必争之地。

  小说结尾写道:阮明是因为发动洋车夫闹事,被祥子出卖而枪毙的。这件事的历史原型之一,是1929年的北平洋车夫打砸电车事件。那次暴动引起全城动荡,事件平息后,有四名组织者被枪决。这起事件的推手,是国民党中的两派在争夺工会控制权。对这个背景,老舍只能做暗示。

  说完政 ..治背景,再来看洋车夫引起的社会问题。

  民国时期的首都是南京。1928年,北京改名北平,降格为省辖市。所以在讲述里,1928年之前的城市,我还是说北京。大量权贵和富人随同政府机关南迁,造成了北平各行各业的大萧条。全市三万多家商铺,当年倒闭了3500家。而且,北平这时候已经有了电车,到1929年,环线都建成了。

  市场急剧萎缩,替代的产业已经成熟。而洋车夫的数字却逐年增加,占人口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是不是不对劲?

  这就要分析一下车夫行业的构成。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过一次社会调查,北平洋车夫里:没落旗人占25%;其次是农民,占24%;之后是小贩、佣人仆役、闲散人员等等。

  有人估算过,北京的政 ..府南迁以后,全市失业人口达到了30万。有一些回忆文章里,看到过连名校大学毕业生都因为找不到工作去拉洋车。

  此外,还有一个数字你可能也想不到:在洋车夫里,识字人数占40%。很多洋车夫在等活时,都在读书看报。

  这可不是说民国的教育搞得好,而是意味着原本认字的人,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去拉车。连当时的一些底层公务员,下班以后,也要拉几趟洋车来贴补家用。这个数字,代表着北平的就业出现了严重问题,许多人的社会阶层在下滑。

  导致这些社会现象的,是北平的经济问题。上面的数字,可以和同时期的上海对比,上海车夫主体是苏北农民,占总数的70%,而且几乎都不识字。

  这是为什么?因为上海有大量工厂,可以吸纳有文化的成年男性劳动力,上海工人工资要比车夫高40%。而北平是几乎没有工业的,失业者想要做生意或者从事手工业,都得从小学徒才行。铁的事实不断证明,标语永远是标语,口号依然是口号,只有真真正正的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普通人的实际购买力,才是实实在在的。

  说车夫的收入,先说一下大洋。每块大洋含七钱三分银子,到民国政府发行货币的时候,就是以大洋为本位,一块钱兑换一块大洋。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产家庭月收入是30块,家庭财产价值上千块的,绝对算是小康了。北平城市化水平低,物价也比上海便宜。北平一个两三进的大四合院,不到一千块,同时期的上海,一座洋楼要上万块。

  贫穷的车夫家庭的月收入都在10块钱以下。当时,祥子能自己买一辆100块大洋的洋车,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一个强壮的车夫,就算每天拉12个小时的活儿,也只能赚5毛到6毛,其中,车份是1毛5,占收入的四分之一。按照小说中的话,车夫感觉到的是“把窝窝头变成血汗,滴在了马路上”(北京工作的时候,特意跑到乡下的贫困地区,吃了一次那种农家做的、最难吃的窝窝头)。当时的报纸,经常有车夫在长途奔跑后猝死的报道。

  如果明白下面这个账,你对小说里车夫们为什么翻不过身来,就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祥子选择拉车这个行业,如果再早十几年是没有错的。洋车曾经很风光,代表着最先进的城市运力。

  洋车1874年从日本传入中国,所以也叫东洋车,1886年进入北京。此前的城市交通工具,只有骡马车、轿子和独轮推车。二十世纪初,北京铺设了石子马路,洋车也换上了胶皮轱辘,由于地形平坦、胡同狭窄,坐洋车成了中等收入人群的出行首选。

  二十世纪初,是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时候。1924年,由官商合办的电车公司正式通车了。这期间,一直都有洋车夫破坏电车的行为,在1929年达到了高潮。在上海、杭州等城市,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网约车出来的时候,出租车是不是也一样罢工了好多次,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最终会对出租车司机妥协,看看出租车司机有多少,牵涉到多少利益纠葛、多少家庭生活,就能理解了)

  车夫们每天忙于自己的事情,一天到晚累得瘫掉,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心情,更没有兴趣关心国.家大事和行业趋势。从车夫的视角看,察觉不到这是不可逆的时代趋势,只能将不满归结于电车抢了自己的生意。这种思路,我们今天也很熟悉。

  北平市政府其实也知道,公交不是小事儿,事关庞大的车夫和家属群体,曾经做出过提高电车票价、限制电车运营的妥协。但是,想抑制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换代,还没有过成功先例。这些策略,洋车夫们不买账,市民们也不支持。

  另外,这场洋车夫暴动是国民党党棍挑动的,目的是捞取政治资本,这也是招臭棋:这个群体虽然大,但是很零散,并不好组织和控制。而且,这时候的洋车,已经不关系城市命脉了。

  车夫们扰乱治安、阻碍公交,只能让公众更加反感。到1946年,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取缔洋车的政令,洋车于五十年代彻底绝迹。

  祥子买车的壮志和壮举,确实了不起。但我们算完社会账、经济账和行业账之后。你就发现了,他的这个目标开头就定错了,越坚持,错得就越厉害。方向错了,你越努力,越惨。

  这个行业不仅是下滑严重、即将灭亡,而且也成了聚集贫困现象的黑洞。从人生和择业上看,都应该尽快止损,寻找新出路。

  祥子式的错误坚持,有点儿像经济学术语里的路径依赖,就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不是判断上的惯性行为。按老百姓话说,这是“一夜思量千条路,明朝依旧卖豆腐”。用雷军的形容,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几年前,我坐出租车时,开车的老师傅说:他已经买下了两个出租车牌照,这两个牌照够他将来养老了。我想了半天,没好意思说出我的想法:出租车只是日常消费,不会长久维持准入制度。当时已经有了网约车,那是种出现了就退不回去的技术进步。现在想起来,只能祝他及早把牌照脱手了。

  祥子只关心他的车,只顾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趋势启动后,迟早要运行到他这个社会末梢上来。祥子只是小说人物,当然不是真的在苛求他。

  我的意思,你肯定已经明白了:个体越是微小,越不能放弃对时代的侧风、各类趋势的关心和判断。英雄是发现和推动趋势的人,而普通人的选择,是理智地跟随趋势。

  总结一下,我翻了这么多资料,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建议从整个时代和社会运行的角度,再来思索一下自己的择业和生活选择。趋势像波浪,大的结构里有小结构,在一层层地向前推进。谁都不一定能精准把握,但是,一定别搞错方向。

  看书看到这里,容许我跑偏一下,讲讲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记得一次一个人说,他开车剐蹭到一个骑摩托的,冲下车去大骂了摩托车司机一顿。看他那暴发户的样子,我真觉得羞耻。与此同时,一个同事说他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一年放暑假他帮妈妈在街上卖早餐,推着车卖的那种,爸爸踩人力三轮车。爸爸正在吃早餐,有三个人上车准备去其他地方,爸爸马上出车了。然后就是上拱桥,上坡,爸爸骑不上去,就下车一手推着车龙头,一手拉着车身,非常吃力的推上坡。车上的三个人在一旁聊天,觉得这是应该的呀。现在他考上公务员,也当上了小领导,但每次回忆起这一幕,眼泪依然止不住的流。他说,那时我想,以后我要好好工作,不要让我爸爸这么辛苦踩车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永远都会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医院做手术,而妈妈只能带着我和妹妹呆在老家破房子里面,整日以泪洗面;永远都会记得,爸爸做小生意的时候,带着我守在人家的猪圈里、或绿皮车厢里面差点被鱼虾的腐臭味熏晕的样子;永远都会记得,爸爸在大冰雪天汽车摩托车给人家送货,摔在田埂下那个狼狈的样子……

  这个社会上,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可能没有得到那么多受教育的机会,或者阴差阳错过得不够好,或者每一天艰难度日......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坚持,或者活着的希望,在辛苦的工作,在努力的生活。请尊重每个劳动者,尊重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尊重比自己优秀的人。对不如自己的人的尊重和欣赏,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智力有高下,能力有大小,运气有好坏,但无论如何,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骆驼祥子优秀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一个像骆驼一样坚强、善良而又老实的好汉,为了自己永恒的理想——拉车,拼命的工作着,但他遭受了一次有一次的挫折后终于绝望了。

  祥子是那时坛坛劳苦的典型例子。他从乡下来到北平,无依无靠,但他要强靠着自己的身子和永恒的理想而努力着,他为了买车能付出一切,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他靠着自己强大的身子拉车挣钱,挣钱买车可他多次买了车,而又多次的丢失了。不是因为被抢就是遭遇不幸,还有苦于生计被迫卖掉的。祥子有强大的身体可又因为他的善良老实而常常被人欺负,别人和他打架,用钱,用势力,用悲惨的命运来压他,他一生受煎,可却从来没有人来安慰过他,他的老婆虎妞骗祥子有了,祥子不能放弃她肚子里的孩子就被迫娶了那个母夜叉。虎妞虽然给祥子带来了财富和祥子盼望以久的车,但她好吃懒做给祥子带来了不少麻烦,还不让祥子去拉车,最终虎妞难产而死。祥子看上了邻居小福子,小福子也愿意嫁给他,于是祥子又去拉车,他没有向以前的坚强,在外面他学会了吃喝嫖赌,跟虎妞一样懒惰。但他想起了小福子,为了她,他又坚持下去。祥子来到了曹府,看见了高妈他们回来了,心情放松了许多,曹先生又让小福子到他太太那工作,祥子更为高兴,回去找小福子,但了解。小福字的爹把她卖到了妓院,小福子受不住那种生活就上吊自杀了,这使祥子悲痛欲绝,在街上当起了混混。

  祥子凄惨的结局,使我又一次认识到国家的卑微和渺小,因为这毕竟是我国近几年的历史。

    89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