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读书笔记作文

小妹 1172分享

  你们知道梵高吗?写《梵高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斯通,书中介绍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读书笔记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书笔记

  刘志媛

  因为喜欢绘画,所以非常关注画家的生活。在寒假中,我读了《梵高传》。或许大家认识梵高仅限于他的《向日葵》。曾经风靡一时的被人们反复印刷用做家里的装饰画。我觉得虽然这似的他的这幅画被更多人所认识,但也使他这幅画流于俗气。因而慢慢梵高被人们所淡忘。但是我觉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画。

  这本书从好些天前就断续在读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却是这个假期。我感动于梵高与弟弟的亲情,疼痛着他们的疼痛。我愤怒于人们对一个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愤怒于那个不公的社会,愤怒于那些最底层人民的苦难―而我只是一个看客。

  在世时,他被视为做什么事都失败的人,视为疯子。然而,这一连串的失败并没有把他打倒,他还是倾尽自己的生命,来爱,来描绘这个世界,纵然这个世界把他遗弃。

  虽然手中只有印刷粗糙的梵高画选,我还是从中看到了很多。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把他的心,他整个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一笔笔绘在画板上。我看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爱。看到他的梦,那个像他笔下的天空那么蓝的梦。看到了他的躁动,他的强烈的要,要挣脱这个世界的束缚的渴望。

  欧文?斯通是一个伟大的传记家,书中的情感,语言,以及他对梵高的理解,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欧文斯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在传记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这本书看过很久了,它给予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如果没有梵高,提奥会过得很好吧。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礼的举止,走在哪里都是受人喜爱的。他会过一种衣食无忧,平淡恬适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气暴躁,行为偏激,有些神经质,难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会这么友爱。

  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绘画+死亡,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虽然他也曾追求过爱情,却从未获得。当他为爱情把手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以此表白时,我感动得无意言语。无疑他的爱是疯狂的,可惜没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时间,更加没有爱情可言。在绝望中无以回归的梵高,最终选择了以绝望的方式离开自己。

  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

  它们是凄艳的生命。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呈现在画布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为激情,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

  但梵高发现,生命的疼痛滋长于他自己挖掘的伤口。于是他在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着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没打中心脏,然后掩着伤口回到家,当晚,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他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提奥的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37岁.他的遗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内心深处那久久的痛苦和绝望。

  梵高死后六个月,弟弟提奥在对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带着无限悲痛离开了人世。他被人们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奥维尔墓园。墓园很简单,兄弟两的墓碑也很简单,上面分别写着:文森特.梵高与文森特提奥.

  也许梵高早就意识到:破碎会带来快乐。可以让自己不再绝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虽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经历,但是读起这本书来,却总有一种让我透不过气的感受。也许,他要是生活中在现在的社会中,结果会截然相反,不过,也许,就没有那样才华横溢的梵高,就没有这样让人怜,让人敬,让人无限可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他始终是热爱生活的,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他。而我们,我觉得,没有理由,抱怨挫折,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生活。你说呢?

  《梵高传》读书笔记

  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更让我信服天才的命运,亦觉得丰老的话很有道理。饮食男女的幸福虽然有时如鸡肋,可是离了它们,生活便也凄怆;但如果没有精神,在我想来,人生会无味的多,虽然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那么生活,而且在外人看来活得也自有乐趣。

  我自认为不懂如何欣赏绘画,那些名画带给我的更多是文字上的震撼力。而一个自谓毫无写作能力的年轻人写的关于某人的悲惨而辉煌的人生,深深打动了我。原先,梵高于我,只是一个书面名字,可是现在就感觉像一个很亲近的人,你看着他在遥远的时空经历生活所赋予的一切磨难,感觉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人。是的,我愿意复述他的经历就像我的亲人所经历过的。梵高的一生像一片惨淡的灰蓝,他专门从事绘画只有短短的十年。在那十年中,他的天才的火花尽情迸发,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显现异常,而生活的穷困潦倒也达到了极度。十年终了他就撒手人寰。他最后的十年正是壮年,但他没有家室的温暖,每天吃干面包喝苦咖啡,有时甚至只吃面包皮充饥;在阿尔勒那两年多,他整天在阳光下作画,头顶都给晒秃了,才三十来岁满腮胡须,形容憔悴。可在那样的日子,在他简陋的卧室里总要增添几幅油画,那都是流传后世的珍宝。1890年5月精神病发作,两个月后在麦田向自己开了枪。

  穷人勒紧肚带创造稀世珍宝,最后把命赔上,这已经是件奇事,而那数百幅油画得以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数十年,一百多年依然还鲜亮如新,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这首先得感谢梵高的弟弟,我甚至认为,是提奥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们能看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换来的每幅画,西方绘画中一种独特的风格得以发展,都得感谢他——同样不幸的提奥,不管他是否仅仅出发于兄弟之情。就像我在读《不合时宜的思想》时想到的,其实什么主义,什么原则,都不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梵高传》读书笔记作文

  梵高在很多类似的画中都略去了说明和背景,而主要依靠人们自身的表现力——她们的服饰和姿态,来表现作品的含义和效果。这种手法突出体现在这幅多人物的作品中,实际上霍尼克家所有的女性成员都在这幅画上露了面——思恩、她的女儿、她的妹妹和抱着婴儿的思恩的母亲。梵高是在他新布置好的画室里创作出这幅作品,在这间新画室里他随意调整模特的姿势和光线角度,而这幅作品是在五张素描和水彩画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幅签上名的作品展示了一个神圣仪式般的场面:四个人物被安排在十字轴线上,两个小女孩一个面对施汤台,一个正在离开,而两个大人则脸朝着她们守候在两边。在跟看画者目光一致的这条轴线上,女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汤罐。两个等候的女人面带疲惫和无可奈何的神情,这从她们一动不动的侧影以及思恩在黑黢黢的施汤窗口旁低垂的头上都能看得出。在其他一些画的画面上,她们总是躲避着看画者的目光,在这幅画上她们的姿态也显出一种冷漠,反映了她们在不得不靠施舍以求活命时耻于跟救助者接触的心情。这些"黄肥皂"式的人像作品将穷困妇女的处境作为无情却又绝对真实的事实表现了出来。

  《梵高传》读书笔记

  终于读完了这部洋洋近百万字的梵高传,可以说是耐着悲苦之心坚持看完了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梵高及其全家的苦难史构成的。尽管梵高后来成为了全世界最著名、作品拍卖价值最高的艺术家,但他生前几乎从来真正享受过由此带着的好处。我想这本传记是客观真实可信的,它并没有将梵高描绘成一个圣人或天才,而是在用十年整理了大量的梵高书信和研究材料后,将梵高真实的经历交给读者,让读者去感悟和判断。读完全书,我个人的看法是,梵高的画作最后得到全世界的欣赏和认可,主要根源于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梵高天生歇斯底里的封闭的个性,让他画作遵从了自己的天性,从而保持了其独特性、原创性;二是梵高喜新厌旧的特点,使他能博采众家之长,又不拘泥于一家,最终融会贯通为自己的偏激的风格和艺术;三是梵高笔耕不辍的勤奋,使他的艺术日臻成熟并自成一家;四是他自割耳朵的传奇经历让一位艺术品评论界新锐成为他的伯乐并将梵高捧为画界新星,从此得以斩露头角;五是他传奇的自杀死因,使他逝世后受到越来越多好奇人士的关注,并被普遍传颂。这就是我花数十小时阅读之所得。


相关文章:

1.《走到人生边上》初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2.《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作文范文精选10篇

3.《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优秀作文10篇

4.《小王子》读书笔记作文范文精选10篇

5.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

    相关文章

    94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