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推荐:满分作文就是如此而来

曾扬 1172分享

  学生都怕写作文,为什么,因为无事可写?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可写的事情,那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写一件事情,却怎么也写不长,兔子尾巴一点点,一件再大的事情几句话就写完了,任是搔耳挠腮,也写不出半个字来。

  写作技巧方案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是孩子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添枝加叶,让你的句子长起来。

  例子:

  1、老师穿西装。

  改: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特别帅气的绿色西装。

  第一句只有主干,光秃秃的,没有一点味道。

  第二句,就把老师不同以往的打扮和优秀的气质表现了出来。

  2、她不打骂我们。有一次,她的教鞭落下来,我用课本一迎,教鞭敲在课本边上。

  改: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是要落下来,我用课本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了课本的边上。

  “从来”表现老师热爱学生始终如一。“仅”,表示不是从多次中举出的一个例子。好像说明老师只是做个样子,并不非真得要打。

  扩展情节,让作文内容丰富起来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学就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把那道题给做了出来。”

  这段文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太笼统,不具体,缺少过程,没有让人如闻如见之感。

  在描写做题时,可以让孩子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碰到的是一道怎样的难题?

  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题目的?

  难题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

  他对我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耐心指导我的?

  我是怎样开窍的?

  通过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把这情节给写下来,然后交流。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的去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根问底了。唉!

  此时,同学张晓见我对着作业本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是那道题不会做么?”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他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他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说:“你再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看着他手指的地方仔细地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要我们求这个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他的语气也兴奋起来,“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他说完就抢上去说。他笑着点点头:“对,对,那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呢?”经他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

  扩展法,就是多问一些“怎样”,但要注意,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地需要详写,用扩展法,反之,需要略写的地方还是用概括写法为宜。

  分解事物法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鹤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记录高出了1厘米。哨声响了,只见李鹤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0.5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打破校运动会的记录。”

  真正写打破跳高记录的情景很少,很不具体。怎样将此写具体呢?

  这里我们就需要运用分解事物法。

  所谓“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一部分一部分来写。我可以将上文破记录的动作分解为:准备,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后按先后次序一一描写。

  哨声响了,李鹤同学原地蹦了几下,习惯的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的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他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腰、翘腰,好一个“背越式”,他成功了!破了校记录。四周一片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也在跳跃……

  我们再来看另一篇文章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个老裁缝,每天都要做衣服,做的很好她的年龄很大,他很疼爱我有事给我讲很好听的故事。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天很冷,她给我做棉衣,我穿着棉衣很高兴,奶奶也很开心。

  “写作文,最大的苦恼是写不长”,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地说。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棵枯木,只有枝干,没有一点枝叶。那么,怎样使你的文章,写得饱满,犹如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参天大树呢?其实,并不高深。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加入具体的描写。

  下面我们就给上面的作文,添加“枝叶”。

  第一段,抓住“她年龄很大”的特点,添加一段外貌描写。

  我的奶奶是一个老裁缝,她做的衣服可棒了!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几乎全白了,鱼尾纹已经很深,但那双眼睛总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祥。她那双手十个指头特别长,一看就是会做活计的人。

  第二段,听了奶奶好听的故事,总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里描写。

  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子,她最疼爱我了。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我听着听着,好几次泪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难怪奶奶额上的皱纹那么深。‍

  第三段,奶奶缝棉衣时,增加一段环境描写,来烘托当时的气氛。

  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窝里,可是奶奶却怕我白天身体受凉,坐在灯下戴着老花镜给我缝棉背心。呼啸的北风拍打着窗户,奶奶的手冻得通红,她还是坐在那儿一针一线地缝着,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

  最后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兴的动作描写。

  第二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边。我连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断地涌动。啊!大小正合适。我仔细地摸了摸,又轻软又结实。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抚摸着我的肩膀。我深情地抬头望着那熟悉的脸,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

  所以说,学会描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关键,是“由短变长的秘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突破口。

    相关文章

    6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