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650字左右范文

李季 1172分享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后感650字,希望你会喜欢!

  阿q正传读后感650字:代表性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能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阿Q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个朴实、老实、勤劳的普通农民,但由于外界对他的嘲笑与轻视,使他不得不以另一种面貌生存。于是,为了使他微弱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他便有了那病态的精神胜利法。那恐怕是一个弱者在那样的社会上唯一保持尊严、努力苟活的一种最低级的生存方式。这或许怪不得阿Q,要怪只能怪他那微薄的的自尊这么不合时宜的跑出来和他的生存底线争地盘。可自尊有错吗?分明没有。那怎么办?那就怪他所接触的吴妈、赵太爷、钱太爷、举人老爷,要么就小D,可这又怎么能怪呢?倘若这样,不就把整个世界都怪了个遍吗?所以最终或许只能怪当时的社会了,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在这样的社会中,有阿Q这样的人恐怕就不足为奇了,也没准当时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像阿Q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微薄的自尊中。没错,一定是这样,怪不得他们会那么热衷于讽刺侮辱身边的人,那么喜欢看迫害革命党人的杀头,那么小人得志的去当看客。

  阿q正传读后感650字:伟大

  我们在初一上期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风筝》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而后我又在2010年的年末(寒假)读了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在鲁迅的这类小说中,看客的形象经常出现,别人的痛苦、别人留的血都成为麻木群众无聊生活中的调味品,这种赤裸裸的真实读来让人感到一种切肤之痛。

  这篇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是中国旧社会那些自甘堕落的人的典型每当阿Q被人欺负或践踏后他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他被别人打倒在地后他总是自言自语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儿子打老子......”

  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白了就是自大。

  那时的社会发展的速度很慢,被外国人欺负的原因就是,那时的人们普遍都拥有自大的心态,认为中国地广人多,外国人根本就不是中国的对手,以至于一次英国的一位军官邀请清朝的大将福康去参观英国的大炮,而福大将军却自大地说:“这玩意儿,想来没什么稀罕,看亦可,不看亦可。”

  但是阿Q死后人们有的认为这枪毙没有那杀头有意思。也有的认为阿Q是一个可笑的死囚,有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白跟一趟了。

  阿q正传读后感650字:迷茫者

  阿Q就是这样一个连名字都让人不甚清楚的人,他如同阿长,祥林嫂一样,都不过是旧社会漩涡中无思考的小人物。

  只是,他有所不同的是,他还带着愚昧无耻的劣根性,不好说这是他的本性,因为至少从鲁迅的笔下,看不到他的另一个方面,他开始受束在封建的礼教下,认为女人是多么肮脏的东西。后来他冲破了如此束缚,却又淫荡不已了,连老妈子都要调戏。于是,这倒不好说,这冲破是正确、进步的啦,还是堕落的了。阿Q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不仅仅是带着小市民的愚昧,更多的还是地痞流氓的无礼、粗俗和一个妄图寻找不同生命方式的迷茫者,这便是一个独特的阿Q形象了。

  文章中所描写的环境,虽说感觉上与前几篇差不多,可我总是这么觉得,这绝不是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而是整个社会,更加让人深深的体会到—社会的黑暗,穷人、富人都显现出无知、浅薄的一面,一个秀才好像都了不得了,每个人都害怕被革命的人剪了辫子负责,富者怕做不了官,贫者怕丢了命。

  如此想来,读那些古人大官、文豪的传记时,一个个全是状元、进士,看多了就以为十分容易了。可这些风云人物,有多少像赵家这样以一个秀才为荣的小家族支撑?又有多少如阿Q一般可悲的人物填充了所剩的历史空隙,读多了一点历史方面的数字资料,到认为几千人之间的战争根本不是事,可如果想想这几天人是怎么在贫瘠的家乡,又怎样的拉扯长大,又以怎样的情景横尸荒野。历史只是个巨大、黑暗的车轮,碾压了无数不起眼的生命。

    60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