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演讲读后感 郑也夫演讲

析娜 1172分享

  编者按:郑也夫教授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诸多感受。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读郑也夫演讲有感。

  郑也夫教授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讲我反复读了几遍,同意文中3个观点:1.目前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太强。2.学习是长期的过程。3.身教更胜言传。

  不同意文中的4个观点:

  1.“不求高分不评比”

  我尊重优秀。与人交往时,我愿意与谈吐优雅、知识渊博、最好能给我以引领与指导的人交流;我不愿意与婆婆妈妈、言之无物、头脑空空的人交流。观察职业时,我更钦佩于脑力劳动者,羡慕那些在各行各业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感觉他们的工作更有价值;当然我也尊重体力劳动者。外出旅行时,我会选安全系数高的交通工具,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地;不会选择战乱与疾病频发的地方。

  我认为不但学生和老师在求高分、在评比,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在评比。“比较”和“向上”是人性,只有区别优劣、努力向好社会才能进步、个人才能成长。前一阵叙利亚遭到美、英、法的“精准打击”,叙利亚大使贾法里在联合国神情没落的照片在网上刷屏,100年前的中国大使也曾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黯然伤神,弱国无外交,国弱就会挨打。国与国之间尚如此比较,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人们更尊重优秀者,老师更喜欢高分的孩子,高分和优秀的孩子会得到更多,越早知道这点越好。

  2.“日后有出息的人,小时候都贪玩”

  日后没出息的人,小时候也贪玩。因为“贪玩”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是逃避辛苦与压力,我自己也有时候不想上班。孩子会偷懒、拖拉,都是这本能的体现。而成长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战胜这种逃避本能。如果孩子害怕辛苦与压力,家长又不给予教育与指导,那么孩子怎么才能经历成长的考验,最后驯化辛苦与压力呢?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游荡捣乱的孩子。

  3.“隐藏在学区房背后的利益链”

  学区房只是表象,根结是:目前的教学资源是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做到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教育本来是就是一代代持续接力的过程,没必要仇视富一代为富二代准备的学区房。大多数人终究只是普通人,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却注定上不了“最好”的学校。接受普通的自己比骂学区房背后的利益链更能缓解焦虑。

  4.“在古代读书教育改变命运,现在很难”

  任何年代想改变命运都难,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不但“改变”难,连“保持”都难,有时拼劲全力却只能原地踏步。 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也许你的极低点,比很多人的极高点还要高。也许你意识不到,你生来就有的,却有可能正是别人苦苦追求的。也许你会明白,你拼命追赶的,却也不过只是别人的起点。我们需要理想,但不需要理想主义。动辄“改变命运”并非伟尚。人生其实是把简单的道理反复实践的过程,脚踏实地的做好当下的事,永远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哪怕只好一点点。

  平安小果果写于2018年7月11日

  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67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