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优秀观后感

莉莎 1172分享

  编者按:《起跑线》是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相关的观后感,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谓操碎了心。

  印度电影《起跑线》,喜剧带来的欢笑中含着泪,讲述的正是拉吉与米塔为了女儿皮娅上名校费尽心思的故事。

  中产阶层是很尴尬的存在:他们积极地涌入上流阶层,却不为上流阶层所待见;同时,他们又瞧不起贫困阶层,尤其是贫困阶层出身的中产阶级。

  拉吉和米塔就是这样的典型,米塔逼着着丈夫搬离旧市区,摆脱往日的生活习性;同时办聚会,禁止女儿说印度语、只说英语,想法设法地把女儿送进得理文法学院——排名第一的学校。一开始两人报培训班,一家三口都接受培训,为了皮娅的面试,但这种方法失败了。在中介蛊惑下,便想以贫困生的身份送皮娅进入名校。两人不惜搬到贫民区,过了一个月的苦日子,装穷来获得贫困生资格。最后皮娅如愿进入了名校,却挤占了贫民区里希亚姆的儿子的名额。心虚的拉吉和米塔资助希拉姆的儿子所在的公立学校,被希拉姆发现后还去找校长认错。认识了校长的丑陋面目后在家长面前揭露校长和教育的弊端,并让女儿转到了公立学校。

  中印两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稀缺,类似的国情下有类似的矛盾。我们国家的父母也高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幼儿教育的名校名师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需要我们的政府出台政策来打压培训班和给学生减负。

  父母确实辛苦,为孩子上个名校争破了头。英语整得比汉语还重要,作业、补习班、培训班一大堆。尤其是现在素质教育的普及,子女受的负担更大。从今年起,江西今年取消了中考,代之以学业水平考试。那意味着综合素质要求的更高,所学更多更杂。

  很庆幸自己上学早,虽然也被要求好好学习,通过大学来改变命运,但远没有让父母操那么多心。普通中学读了就读了,普通高校上了就上了。以前曾有改变普通的机会,最后还是被自己拒绝了。

  电影中的中介虽然可恨,给吉拉出了占据贫困生名额的馊主意,但有些话还是挺在理的:那些贫困生去了名校能干嘛呢?呆个一两年就出来了,不能适应环境,去了也白去。就在二中与二本院校,才有适合我的生活环境,和少数几个人争排名,在大多数人面前有点自信。而不是在一中和一本大学默默无名、普普通通。

  但这种起跑线的理论如何破?谁都知道赢在起跑线上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哪个父母敢放任孩子自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想法的深入人心,也有它的好处:父母重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他们对孩子负起责任,以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人品性格的塑造。而有些父母却在教会孩子“机不离身”和粗鲁的举止。

  父母所期盼的是子女长大了能超过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做着一样的事;还有,能有他们经验之外的能力与见识。

作者| 鸢

  公众号:小书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7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