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你真实任性,也不要你愧疚压抑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很多时候真实任性更加让人感到自己的真实,如果一味的愧疚压抑对自己的身心伤害很大。

  我宁愿你真实任性,也不要你愧疚压抑

  很多人都知道熊孩子,别人家的熊孩子你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但你自己,会给自家宝贝帖上 “熊孩子” 的标签吗?

  1.

  周一的早晨,我正在家处理一些要紧的工作,儿子来到我身边说:“ 妈妈,陪我玩一会儿好吗?” 说着,想将一只小恐龙塞到我的手里。

  “哦,你稍等。妈妈正在工作呢!”我对儿子说道。

  “ 妈妈,你工作是给我赚钱对吗?”儿子的声音,忽然由刚才的高亢,变得有些微弱。

  我抬头看他,他刚才举着小恐龙朝向我的小手已经放了下去,小眼神中带有一丝不安。

  “ 妈妈,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 他微微低着头,声音更加微弱了,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儿子每天早晨上幼儿园前,都要我陪着玩一会儿。

  有时候我能马上满足他,有时候,也需要他先等一下,但是,儿子像今天这么小心翼翼,还真是少见呢!

  我停下手中的工作,对儿子说:“ 可以啊,妈妈可以陪你玩!”

  “ 可是你得给我赚钱呀!”儿子小大人似的说道。

  我蹲下来,对儿子说:“宝贝,妈妈工作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赚钱,赚了钱,咱们全家人都可以花,比如,可以给你买好东西,妈妈自己也可以买好东西!

  不过妈妈工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很喜欢我的工作。”

  “ 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工作呢?” 儿子刨根问底地问。

  “ 那你为什么喜欢玩玩具呢?” 我问儿子。

  “ 我高兴呀!”儿子用他平日的口头禅回应道。

  “我工作和你玩玩具一个道理,我也高兴呀!”我模仿他说道。

  儿子咯咯地笑了,把小恐龙塞给我,我和他一起去玩我们一起发明的恐龙吃美食的游戏了。

  2.

  我知道,儿子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反应,与最近一阶段姥姥讲给他的道理有关系。

  儿子黏着我让我陪着玩的时候,妈妈心疼我就会说:“ 丁丁,不要总黏着妈妈,妈妈得休息呀,休息好了才能工作呀,工作了才能赚钱给你买玩具呀!”

  我出门工作,儿子不想让我走,妈妈会说:“ 妈妈工作是为了给你买好吃的啊,你不让妈妈工作,妈妈哪有钱帮你买好吃的?”

  妈妈是出于对我的心疼,但是这样的话说了几次后,我儿子记住了。

  今天,他想让我陪着玩,却又担心犯了错,影响了我工作,所以才表现出不同于往日的小心翼翼。

  表面上看来,儿子是懂事了,但说实话,这状态却是我不想看到的。

  因为,他的懂事只是他因愧疚而压抑了他真实需求而已。

  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讲,想让妈妈陪着玩是正常的,不愿意与妈妈分开也是正常的。

  他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绪,而不是被附加了某种愧疚,而表现出所谓的懂事。

  因此,当我看到他眼神中那丝丝不安,我想我是必须要告诉他真相的:我工作是为了赚钱,但不仅仅是为了他;

  我工作更是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享受我的工作,这几乎跟他没什么关系。

  我自己从小算是个 “懂事” 的孩子,但是我这种懂事,却常常是以压抑自己很多真实的需求、情绪为代价的,

  以至于成年后的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做 “找回” 自己的功课。

  曾几何时,我一直保持着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表面看,我是给我父母省心了,

  但是我却渐渐意识到,我将父母对我的关心推远了,我丢掉了和父母之前的亲近和默契;我做事情时,过分看重别人的目光,内心被很多条条框框束缚着……

  这些行为背后,实际上,都是一种愧疚心理在作怪,生怕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或者违背了别人的期待,就会不被喜欢,甚至被惩罚。

  这种愧疚心理的形成,与我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我从小就会被过多地告知,因为我影响了别人,我让别人受伤了。

  比如,我曾不小心玩水掉进过水缸,后来我家人多次说起,我把姥姥吓病了;

  再比如,我考试没及格,妈妈给我讲道理,说她受了很多委屈,是因为我,可我却不争气,考试都不及格……

  提及这些,并不是说要去怪罪家人,我作为成年人,已经可以选择为自己负责,并感恩家人已经在那个当下,做到了他们能做的最好状态。

  但是,对于我们成年的父母而言,我们是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孩子心灵松绑的。

  3.

  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博士曾分析了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

  从最负面、伤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润的感情状态中,等级最低的,也就是最负面的情感,不是愤怒、悲伤、恐惧,而是内疚和羞愧。

  一个习惯了内疚和羞愧的人,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配得。

  这种不配得会让他们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便得到了,也会有一种自卑感,担心失去的焦虑感,这是的他们不能淋漓尽致地享受自己得到的成绩或者财富。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用内疚感和羞愧感去控制孩子,对他们心灵健康是很重要的。

  也许,有的家长会担心,一个不能内疚和愧疚的孩子,那不是无法无天了?他们还能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吗?

  我们首先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希望成长最好的样子的,小孩子也不例外。

  我们需要给他们明确的规则,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其次,孩子犯了错,我们可以对事不对人的给予提醒批评,让孩子知道是他某件事情做错了,而并非他整个人不好。

  一个内在自信饱满,一个认为自己值得被爱的孩子,一定会更有动力成长为一个健康美好的人。我深信这一点。

  作者:李玲

  公众号: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6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