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原理

小芳2分享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Charles M. Reigeluth)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
播报
编辑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①教案中必须有:
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简洁不简单),但是不能少于A4纸2页。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上课。
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旧教案复制过来。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③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
④设计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什么人看的。
但是,对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研究的教案;对于教学领导检查教学要看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大赛和评比的教案,对于选入《教学设计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如今,有许多新式的教学说法、教案的写法,使得小学、初中、高中及职高学校教师撰写的教案也是有格有框、圈框互连、上下落摞、左右牵扯,真是五花八门,特色百出,各有千秋。一个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教案,有的能设计出20多张A4纸来!光是教学目标能设计出二三十条,占用一页纸!弄得看其教案者,如同进入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不辨东西,不知所云。费这么大的九牛二虎之力,就备出这么样一节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教案吗?
教案应当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
当设计完成一个教案的同时,在备课教师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授课方案。撰写出来的教案也只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骨架结构,不能将课堂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都写进教案中去。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定因素出现,要靠备课时准备充分,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靠实事求是地真诚对待。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两个依据:一是依据课程标准(大纲),二是依据教科书(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考虑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完全依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一个原则:不能出现任何的科学性错误。不能将不确定的(可能是……)、自己臆想的(应该是……)、没有科学依据(我认为……)的东西教给学生。 
教学内容:(课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知整体教材者,不能教好一节课。”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体位置。有时此项名称为了明显地与科研“课题”名称区别,以免造成混淆,还是写成“教学内容”为好(科研课题也不是一节课时间就能轻易地完成的)。
课型:(课的类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
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教学目标:
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有时)看的,不是给听课的学生看的。
“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既有“教”的考虑,同时也有“学”的思量。
“学习”只是单方向地“学”,没有“教”的内容。
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站在学生角度的“学习目标”,应当是站在教师角度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去,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唯一性。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
①《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归纳为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人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画成一条数轴,三条数轴在原点交叉,并相互间隔90°,形成空间立体三维直角坐标系。即所谓的“三个维度”,只不过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②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情感。
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目标有三条左右的具体目标即可。
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时可以各自单独写成一条,更多的是两两合在一起写成一条,或是三三合写成一条。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见《课标》《教研手册》)。
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写大了、写多了,脱离了实际情况,在本节课内根本就完不成。
常见的情况是: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方法、行为习惯、世界观等,在一节课内能形成吗!
(消灭一个人容易,改造一个人的思想和世界观不容易。)
教学目标写小了、写少了,在本节课里教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太少,知识的密度信息量不够。
教学目标写偏了、写远了,说明没有把握好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知识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指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素养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等。不能是历史、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的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唯一性。
检测一节课教学目标唯一性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果放在上一节课的教案中,或者放在课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一学期、一学年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了其他学科的教案中都适用,就说明了此教学目标不具有唯一性!就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主要是看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其次,才是看其他项目是否达标?切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缺少“知识、技能、情感”中的任何一项!课程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很好地分散、贯彻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中去。
如果对课程的“三个方面”理解不透彻,就不会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去。
例如:许多的活动课、体验课、讨论课等等,很容易缺少“知识”项,甚至缺少“知识”和“技能”两项,只有“情感”一项。
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教给学生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信息素养方面的知识,那儿还叫是信息技术课吗?
如果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讲“知识”,只教“方法”,是不是14个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可以合并为1个学科了呢?如果只教“情感”,是不是14个学科要综合为1个“穷聊”学科了呢?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一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精神和理念理解不透,对“情感目标”独有情钟!设计的许多教学案例中(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集》中),几乎没有一个有“知识目标”的!只有个别几个案例中有“技能目标”,其余的案例中,都只有“情感目标”。
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写出“情感”的内容是较难的。“这儿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用文笔将“情感目标”写出来,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好写。但是,如果将“情感目标”实实在在地写出来,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总是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情感”的内容应当是“水滴石穿”得渗透、融化在各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应当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所以说:“这儿又不是一个写出来的技术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下是什么“情感?”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应当是: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情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情感;对信息文化的情感等。
(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情感目标中主要写出来内容。写出来的确是个技术问题!)
②培养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情感;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的情感;对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文化情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大众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感等。
③培养学生对建立、健全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情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事物的情感;对学习和使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等。
(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绵绵地渗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标可不用写出来,就不存在写出来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教学评价表中,会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分数的。)
这决不是个小问题!
(外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对撰写“情感”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头疼的!)
在教学目标中,如果没有“知识”的内容,就没有了学科之间的区别度,14个学科就可以合并为1个学科了!
“概念、事实和规则”属于知识的内容。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而不是物理知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等。
不能以任何的借口(如:“个别的课可以。”),使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变为二维或一维的教学目标!
活动主题:(可略)
本节课中设计要做的一件具体事情。通常教学使用的教案可不设置此栏,一般是用于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评比,或者是上级业务部门督导、审查等情况必须加上。因为此时你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从教案中加以说明。
活动指导思想:(可略)
参见《课标》的理念部分,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有些人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标新立异,竟然建议在教学设计、教案中取消重点和难点的设置,以示“创新”。
如果在教学设计、教案中,没有教学重点此栏目项,那么看教案的人就不会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要从教案中自己去提炼。
建议:此栏目项必须保留,不可省略掉!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准确、书写清晰。
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节的名称类同。撰写的本节课教学重点,往往是本节名称所含内容的个人解释性的语言。每个人对同一节课“节的名称”解释语言不尽相同。
(节的名称应当涵盖本节中的所有内容。但是要注意,有的教科书章、节的名称是游戏语言、活动主题的词句等,与本章、节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无关!)
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教学难点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同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同一节课,在⑴班的课堂教学中,不是难点的地方,在⑻班就有可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是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机房设施等条件而设置的。在授课时就有可能发现,课前设置的教学难点,在不同的班级中会有一些偏差,课后在教案的反思部分中需要调整改变,并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在备课时,设置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精度和准确度。
精度___、准确度___(填:高、差) 准确度___、精度___(填:高、差)
例如:始终困扰着人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两个难点。
在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始终缠绕着人们的、不易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路径;二是光标。
①路径是信息资源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信息资源整体结构化认识的体现。
②光标比鼠标出现得早,在不同的状态下,光标为最小时通常表现为闪动的竖直线道“|”(或下横线道“_”),有时光标表现为“选中”的反显(或高亮)部分(块),这部分(块)有可能是选中的文件全部内容,也是光标最大时候。
教学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冶(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只要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性”“员”“手”“度”“着”“家”“法”“主义”“思想”等字词,都会变成名词。
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一个“法”字,立即就会变成名词,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了。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
凡事不能偏颇,追风一哄而上。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这样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例如:一个热功当量试验,就花费了焦耳40年的时间。
正如一位老教育家,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什么是教育?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教育!”
由于学校及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可重复性、时空限制等问题,许多事情学生是不可能去实践、去体验、去活动的!
例如:时间长、变化快、设备贵、消耗大、有危险、有放射、微观小、宏观大、时令性强、不易观察、不易成功的各学科的实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采用:淘汰法、尝试错误法等弱智、愚蠢、迟笨的方法。要注意使用“优选法”(0.618)来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例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⑴板书
①板书必须有“章、节、目”三级目录和本节课中的内容摘要等内容。
②可以将白(黑、绿)板右侧1/4用来保留书写复习提问的题目和课后作业内容。
⑵PPT片
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更不能一稿(演示文稿)统到底。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演示文稿(PPT)不适合做所谓的课堂教学“课件”。
使用投影时,最忌讳的是两种情况:
①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皮”影戏)和手(看手指有几个“斗”)。
②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⑶机房环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
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
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
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大脑缺氧,脑细胞容易死亡。而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有利于积极思维。
要改变“冬天是臭脚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气味”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填写。
课前教学设计中,预期的(知识、技能、情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这些)学生?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
教学难点设置是否准确?应当如何修正和改变?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对于遇到的不定因素处理是否合情合理?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恰当?
教学过程:
习惯是养成的,规律是不变的。
例如:早晨起床。
每天早晨几点起床,是您的习惯。太阳每天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升起,是不变的客观规律。
您每天早晨几点起床的习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学习、工作的(夏季、冬季)作息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规律是不可更改的!
例如:课堂教学的5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5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是客观规律。不管任课教师是否认可这5个环节,在教案中写与不写这5个环节,教案中这5个环节的名称如何变化,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5个环节的客观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⑴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
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例如:《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如果要利用到了数学公式,可以引领学生回忆,并将数学表达式转变为BASIC表达式,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准备。
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
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引入新课)。
例如:《数据的导入》
从复习文字处理的表格中的单元格的名称,引申到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的名称。
从复制/粘贴网页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引申到导入网页表格数据与电子表格数据的动态关系。
①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
(赋: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先言其他,引出主题)
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⑶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
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
纲要转课标,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
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⑷总结归纳:(3~5分钟)
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
余(yú)音(yīn)袅(niǎo)袅(niǎo)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⑸课后作业:(1~2分钟)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课后作业的要求。
通常是动脑、动手、不动笔的实践探索性的作业。实践探索内容在课下时间内确实能够完成,不能“放羊”。
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有人将“课后作业”安排在课上来完成,这是没有分清什么是“课后作业”,什么是“课堂练习”!
如果使用课上的时间来完成“课后作业”:①说明你对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认识不到位;②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课前没有设计、规划好,没有考虑充分地利用课堂45分钟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③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知识的密度小、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不恰当,没能十分有效地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的教学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会学生更多的能力,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
时间分配
①通常按教学五个环节各为1个时间段。
②只有讲授新课的教学环节,可分为1~5个时间段。
③各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④合理分配时间,小段调节时间,才能够把握总体时间。
教师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组织提问讲授板书演示播放转播指导引导讲解布置。
展示巡视检查记录登分解释听取询问操作……
学生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就坐安静回答听讲思考观察分析讨论看书观看见习。
动手操作实习体验叙述回忆对比解释说明……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段的设计意图,或者是要想实现的教学理念。
例如: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提出活动主题
理解……知识(概念、原理、现象等)
为……做准备
分层教学
加深理解
提高兴趣
……
教案设计举例
播报
编辑
教案设计
格式
教学内容 要有章节序号及内容,明示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学 校授课教师日期
课 型授课班级课时
教学目标
①目标的设置要包含有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通常有3个左右即可。
②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课,应具有唯一性。
活动主题 用一个词组、短语,或一句话,来表述要做的一件具体事情。
活动指导思想
参见《课标》的理念部分,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
教学重点 要准确、清晰。有时常与节的名称相同。
教学难点 应为(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教学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板书:
①板书必须有三级目录和摘要内容。
②可以将白(黑、绿)板的右侧1/4用来保留书写复习提问题和作业。
PPT片:
①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
②使用投影时,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手影。
③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机房环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有利于积极思维。
要改变“冬天是臭脚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气味”的现象。
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填写。
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反思、修正。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⒈通常按教学五个环节各为一个时间段。
⒉只有讲授新课教学环节可分为1~5个时间段。
⒊各时间短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⒋合理分配时间,小段调节时间,才能够把握总体时间。
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
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 引入新课:(1~2分钟)
手法与实例:
①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
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
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
纲要转标准,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
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总结归纳:(3~5分钟)
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
余音袅袅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课后作业:(1~2分钟)
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常用词语
组织 提问 讲授 板书 演示 播放 转播 指导 引导 讲解 布置 展示 巡视 检查 记录 登分 解释 听取 询问 操作…
常用词语
就坐 安静 回答 听讲 思考 观察 分析 讨论 看书 观看 见习 动手 操作 实习 体验 叙述 回忆 对比 解释 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段设计意图,或者要想实现的理念。
    88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