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宗铝2 1172分享

  【成语名字】恬不知耻

  【汉语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成语解释】

  “恬不知耻”,【成语典故】作“恬然不耻”。形容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语本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

  【成语典故】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

  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或以《毛诗》卷染油代烛,醉游彻晓。

  【成语注解】

  1、狂怪:疯狂怪异的行为。

  2、恬然:安然自得的样子。

  3、《毛诗》:今本《诗经》,为毛亨传注,故又称《毛诗》。《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4、彻晓:整个晚上到天亮。

  【成语出处】

  1、宋.钱时《两汉笔记.卷一二.献帝》:“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而但缄嘿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

  2、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徼幸,戕人而灭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3、《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纪三》:“中书平章朵儿(失)〔只〕,职任台衡,不思报效,铨选之际,紊乱纲纪,贪污着闻,恬不知耻,黜罢为宜。”

  4、《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列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辱。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不知羞耻”的表述上。

  【恬不知耻造句】

  1、他做出那些丑事后,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

  2、人一旦利欲熏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失去人格。

  3、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你竟然还恬不知耻,难道就真地没有一点良知吗?

  4、这个人竟然剽窃别人尚未发表的作品,还大言不惭地反诬别人抄袭,真是恬不知耻!

  5、这个嫌犯真是恬不知耻,明明做了坏事,反而将过错推到被害人身上,实在不可理喻。

  【近义词】厚颜无耻,寡廉鲜耻

  【反义词】行己有耻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恬不知耻”及“寡廉鲜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思。

  异 “恬不知耻”侧重于对所做事安然不以为耻;“寡廉鲜耻”侧重于毫无廉耻之心,品性低劣。

  恬不知耻 寡廉鲜耻 辨似造句

  他做出那些丑事后,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是偷鸡摸狗,寡廉鲜耻!

  【参考词语】:恬不为耻

  【汉语拼音】:tián bù wèi chǐ

  【成语解释】:犹“恬不知耻”。见“恬不知耻”条。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一.佞幸.士人无赖》:“此皆市狙庭隶所为,且亦有不宵为者。缙绅辈反恬然不以为耻,真可骇也。”

  2、《照世杯.卷二.百和坊将无作有》:“县令痛恶,遣役投帖送下程;游客恬不为耻,将下程全收。”

  【参考词语】:恬不知羞

  【汉语拼音】:tián bù zhī xiū

  【成语解释】:犹“恬不知耻”。见“恬不知耻”条。

  1、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五.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参考词语】:恬不知愧

  【汉语拼音】:tián bù zhī kuì

  【成语解释】:愧,羞耻。“恬不知愧”即“恬不知耻”。见“恬不知耻”条。

  1、清.阎尔梅〈房管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管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恬不知耻的成语故事】

  “恬不知耻”原作“恬然不耻”。唐冯贽作的《云仙杂记》,杂载古今逸事。书中记载一个叫做倪芳的人,他的个性不受拘束又特 别古怪。平常喜欢喝酒,喝了酒后行为常疯疯癫癫,怪里怪气,并作一些怪异的举动,一点也不觉得可耻。有一天,他喝完酒后,把《毛诗》这本书卷了卷,再沾上 油当作蜡烛。他点着这个蜡烛,拿着它到外面游荡了一夜。后来“恬不知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

恬不知耻【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恬不知耻 【汉语拼音】tin b zhī chǐ 【成语解释】 恬不知耻,【成语典故】作恬然不耻。形容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语本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0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