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汇总分析

润珊 1172分享

  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向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的数学学习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单元

  1、看图:纸条长( 7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19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一共有( 2 )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你的食指的宽度是1( 米 )。

  错因分析:对于食指的宽度学生直观能力不足,厘米与米的概念弄不清。

  5、填上单位名称。一本练习本卖5( ),玩具飞机卖7( )。姚明的身高226(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

  第二单元

  6、3 6+ 3 =6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7、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8、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9、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62+34=96(元)  96+62=158(元)

  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第三单元

  10、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

  11、三角形图中有( )个角,( )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

  第四单元

  12、4+4=( )×( )

  错因分析:学生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3、补充口诀:五五( 二五 )

  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4、3个4相加,和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15、得数是6的乘法口诀。(二三得六) (三二得六)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相对于乘法交换两个因数交换,也就认为乘法口诀也可以交换。

  16、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 )( )( )( )

  错因分析:“算式”、“口诀”、 “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

  17、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 )。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

  第六单元

  18、得数相同,但口诀不同。

  ( 2 )×(8 ) 16 (8 )×( 2 )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两道乘法算式,考虑二八十六的两道乘法算式。对于题目中“口诀不同”这句话的要求学生忽视。

  19、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 7×( 4 )< 40

  3×( 6 )< 22 5×( 6 )< 37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可以填的数,对于是否最大考虑不到。

  20、 列式计算。3个8的和:用加法算( 3+8=11 )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看到和就用加法计算,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1、 3个5可以说成是( )的( )倍,4的7倍也就是( )个( )。

  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

  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

  第七单元

  2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分针走一大格是( )分。

  23、分针从12走到6是( )分钟。

  24、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到12是( )分钟,是( )小时。

  25、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到12是( )小时。

  第八单元

  26、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 )种付钱的方式。

  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9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