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庄宇 224分享

  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感的培养、语文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法策略

  一. 听读识字阶段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字字过目。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课文只是为识字设置的情境,其中有许多字学生并不认识,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这阶段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课文语言浅显平直,一读就懂,无需教师在内容上多作讲解。课文是提供了一个识字的生动环境,使学生不枯燥的学习单个的汉字,通过读文,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听别人说话要专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听说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必须把培养听说习惯作为组织教学的一个抓手,提出明确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利用学生群体中榜样示范来督促学生按老师提出的听说要求努力去做,并通过以后不懈努力,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定型习惯。

  二 . 读诗歌识字学拼音阶段  

  1.全员参与关注读准生字的音。此阶段教学中要关注读准儿歌中生字的读音和已学过的字的读音上。前一阶段学生只是在跟读模仿,这阶段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掌握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汉语拼音的拼读来读准生字的读音,要促使学生学习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带有“乡音”的地方普通话,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能否读准、读足(二声、三声音值要足)每个生字的音。教师不但要自己认真听,及时正音,更应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一起听、一起评、一起纠正,这种师生的互动过程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朗读儿歌时,应注意避免“读快板”的现象,要字字过目,注意不添字、不漏字,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朗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儿歌的内容。在上一阶段阅读短文识字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阅读要求要略有提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儿歌内容,读懂儿歌的意思。因此阅读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帮助学生读懂儿歌的思考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培养学生读文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但要注意,所提的思考题不能太零碎,应该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找到思考点,思考题不应太难,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内容,学生能多读读想想就能找到答案。  

  3.注意训练学生养成专心听、用心记、清楚说的习惯。前一阶段的听说训练主要从态度上加以引导的,从现阶段起除了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听说态度,还要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听说的方法。教师要借助阅读材料的学习,训练学生能专心听,用心记住听到的内容,并能把听清记住的内容清楚明白地说给大家听。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读懂儿歌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根据提问听清儿歌中有关句子,并记住这些句子说给同伴听的方法训练学生专心听记,大方说话。要处以创设大面积交流说话的情景,课堂中应多一些同桌互说、小组内交流说话的时空,使全体学生在课堂的空间中都有自由练说的时机

   4.正确把握现阶段“正确朗读”的要求。这个阶段的朗读要求是:能当众朗读短文或重点句子、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有按标点停顿的意识。强调“能当众朗读”意在培养学生落落大方与人交往的态度。真正在读文中要求学生完全做到一字不添,一字不加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训练要求放低,只要求学生在朗读重点句、段时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强调朗读时不随意添字、漏字的目的之一是要训练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读文的习惯,不心浮气躁,能静下心来读书;目的之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有些句子多加一个字或少写一个字,会使整句话的意思发生变化。

  5.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那些添字、漏字后句意发生变化的句子的朗读训练上,通过师生的互动评价,让学生体会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的重要性。整体感受课文内容,注意削枝强杆。教师应从整体入手,通过相关的提问、说话训练和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中不应有过多、过散的随文分散识字,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将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现阶段开始课文篇幅相对较长,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主干,集中精力,重点学习生字所在的关键句子、关键段落。阅读教学不应在内容的理解、疏通上多费时间,而应在朗读课文上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感受文章内容,巩固认读字词,积累规范语言,练习正确朗读。  

  6.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读是悟的基础,没有很好地读懂、读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颇,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以读为主进行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机械、重复、盲目地让学生读书,应让每位学生明确每次读书的目的,读书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目标要求应逐步推进,如:从开始的借助音节读通、读顺课文,到读读记记了解内容,再到指导读好重点句段,最后做到朗读全文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不唱读、不顿读,并能说出自己读文的一点感受。此外,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不宜读好却又是重点的句子,采用对比朗读(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提示学生辨析,或请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后让大家评析)。对长课文不必要求全文读通顺,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进行朗读,从而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帮助学生切实达到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7.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句,了解基础知识。从现阶段开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逐步由原来的在阅读中识字过渡到在阅读中识字和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句上。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在读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词,重点句子的意思,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表现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句,逐步建立各种句式的基本概念,并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句号、逗号、感叹号及问号的用法,了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8.注重培养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启发学生提问质疑的意识。静心读书的习惯应坚持培养,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阅读要求——边读边思,启发学生提问质疑的意识。提问质疑应有方法的指导,如:读文前可以根据课题设疑,读文时可以对不理解的词句提问,可以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质疑……另外,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读文中的真实问题。

    9.搭建展示舞台,激励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如:经常开展班际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美文欣赏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并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快乐。促进多方交流、提高、发展。这类活动均与成绩评价相结合,以激励为目的,使学生提高兴趣、保持热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就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要根据课文情节、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的名称后,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于是,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商品卖不出去,要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以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被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如果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那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从多方面来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疑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72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