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方法

咏良 1172分享

  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不要唯孩子分数最高,更要注重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启发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辅导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情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起孩子细心认真准备全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孩子自己记家庭作业等。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

  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一年级学生作业不多,一般我上完一个新内容,都会布置数学课堂作业上的练习。没有这上面的作业,都会有在中字本上完成的作业或者说的作业。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好。特别在开学的最初两个月,我们家长最好每天抽些时间陪孩子做作业。帮着读读题目,让孩子弄清题目意思,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还有一点就是家长在辅导学生时,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如果学生在您的启发下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就不要再讲了。在学校来了我就知道他哪里不懂,我好再辅导他。家长在学生每次作业的后面请签上字。为了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时花了多少时间,家长请这样签字“学生花了几分时间完成作业”,或者还可以写上一些反映学生做作业的情况的评语等等。写完后,签上家长的姓名和日期。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或者可以采用书中的形式:你能钻过山洞吗?你能跳过每个树桩吗?……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其中几加几得十几和相应的减法,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习中去。如书中的“猜数游戏”一人心里想好一数,另一人猜并根据提示不断调整答案,直到猜对为止。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长可分阶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20以内的数。下学期可发展猜到100以内数。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5、把孩子推上讲台,

  和孩子分享功课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习过程,

  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孩子数学差的办法

  1.培养独立学习数学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特别是独立写作业的习惯。比如,家长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学习环境,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只看书,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家长可收走课本,像对考试一样对待作业。检查作业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允许孩子翻书,查漏补缺。

  2.培养有效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业磨蹭是刚入一年级孩子的毛病。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制定一些强硬政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

  3.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如今的家长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学习生活,如放学回家后、节假日怎么过,学习计划怎么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计划中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如果学习计划在两周内执行不力,家长再站出来提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尽量避免用实物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学习,这样容易养成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学习。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加入游戏,增添兴趣

  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会像磁铁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例如:辅导学习“8的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给孩子讲:“妈妈这里有个袋子,袋子里有一些画片。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从袋子里拿出的画片数。然后告诉妈妈你拿出的画片数,妈妈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几个画片,相信吗?想不想来试一试?”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两次。然后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吗?”(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最后,妈妈告诉孩子:“因为妈妈知道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是根据8的组成想出还有几个画片的。”这种游戏可以增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的辅导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一棵树上有3只乌,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鸟呀?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几个呀?等等,当孩子说出几加几或者几减几时马上肯定表扬,并问她是怎么知道该用加法或者用减法算的,让学生首先知道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用加法算。求还剩几个,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算。这样经常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感到困难,有得心应手之感。

  6.走进生活,巩固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时,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我们可以启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数物体的经验;至于序数含义,则可以让学生排排队,数一数自己排在第几;也可数一数自己的家住在第几层楼,在同一层楼中从左往右是第几户,从右往左又是第几户……

  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

  给孩子辅导数学,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7.问题灵活,激发孩子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对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l+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 7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 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8.动手操作,让孩子去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9.借助儿歌,帮助记忆

  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深受儿童喜爱,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让学生感到“厌学”时,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数字1一l 0时,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 9像勺子来盛饭,l 0像火腿加鸡蛋。

  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了“>”“<”“=”号,学生对“>”“<”容易混淆,就借助儿歌“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来记忆,突破了难点。饶有趣味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容易、深刻,既有助于提高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0.独立审题,善于思考

  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审题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将注意点放在孩子作业的结果上,对于出错的结果只归结为“不会”、“不认真”,这样势必将孩子引向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上。一年级是起始年级,是孩子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审题,就会加速学生在审题中思考。

  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错失了审题的机会。要把孩子每次的作业当成是他又一次新的挑战,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听他说,帮助寻找原因。当孩子审题困难的时候,你不妨告诉孩子,“我也不明白题目叫我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将题目要求叙述给你听,在叙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让他有机会进一步审视题意。作为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围绕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向孩子发问促其思考,这样变孩子“等”答案为孩子“解”问题,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

    49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