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定调原理的详细介绍

咏良 1172分享

  二胡是一件能演奏优美旋律的民族乐器,在民乐团中更是担任基部,能学二胡、能用二胡演奏那些优美的旋律真是一件幸事。那么大家知道二胡的定调原理是怎么样的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胡的定调原理

  二胡和许多民乐器一样习惯用的是首调唱名法,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谱面上的调号决定一切。二胡艺术网提示您,当碰到D大调乐曲时,就把五度的空弦看成do和sol,碰到bE大调乐曲时就看成xi和升fa,bB大调的乐曲就看成mi和xi,C大调就还看成是re和la。碰见一些不熟悉的调时有些朋友就不知道该把空弦看成什么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把空弦看成这些不同的音呢?其实很好理解,只要你熟知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区别即可。

  用固定唱名法,二胡的内弦为d1,外弦为a1,唱re和la,两弦相隔纯五度。那么,在你没有改变空弦音高的情况下,不管你要拉的旋律是什么调,空弦的音高都只会是这两个音,也就是d1和a1。又,在首调唱名法中,d1和a1两个音可以放到任何调里,唱名根据调的不同而变动,例如:D大调的主音和属音,唱do和sol;bB大调的中音和导音,唱mi和xi。一般的二胡用谱前端所标记的内、外弦音也就是标示出推算的结果,而在没有标示的情况下,二胡也应该知道根据这个道理推算出这些结果。下面将列出在各调中二胡首调的空弦音,左为内弦,右为外弦,哪怕是二胡极少接触的调。这么做的目的只为表示只要是在二胡音域内,任何调任何音都可以拉出。

  C:(2,6);D:(1,5);E:(b7,4);F/#E:(低音6,3);G:(低音5,2);A:(4,1);B:(b3,b7);#C/bD:(#1/b2,#5/b6);#D/bE:(7,#4);#F/bG:(低音b6/低音#5,b3/#2);#G/bA:(低音b5/低音#4,b2/#1);#A/bB:(3,7)。

  现代二胡乐曲的创作中乐曲的调性越来越多元化,甚至越来越模糊,首调唱名法将在这种进步趋势下变得越来越不好使,固定唱名法的概念始终将会被引入二胡演奏乃至民乐演奏。笔者渴望二胡的技法与练习方式也不断改革来适应这种进步。

  二胡的起源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48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