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独生子女如何过得开心的方法

书奇 1172分享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 、 “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独生子女虽然获得了父母完整的爱,但是也面临着减少了玩伴他们与同龄人沟通分享的机会。那么怎么让独生子女过得快乐呢?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独生子女如何过的开心吧,供大家参阅!

  提升独生子女幸福度的方法

  让孩子过的开心,就让孩子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吧,因为集体活动是最完美的让孩子感到开心的方式,他们在自己的群体活动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拘无束、身心放松,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生活中,父母应少些不必要的担忧,还孩子自由,对于那些害羞、胆小的孩子,更要对他参与集体活动进行鼓励。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玩时过得开心,可参考以下四点做法:

  1、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之间有互相鼓励的作用,而且要允许孩子失败,用掌声等增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帮助别人、服务于集体的机会。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如技能技巧不熟练,父母可在家帮助练习,彩排;条件不充分的,帮助准备等,变被动为主动。

  3、做家长的要让自己的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朋友,从跟他喜欢的伙伴共同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同伴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在集体活动中要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分配具体任务,活动项目也应该利于孩子间合作。

  4、父母还要仔细观察,做有心的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性语言是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无形动力,所以,我们不要放掉任何一个表扬、鼓励的机会。

  我们不止一次的听到这样的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是的,要让家中的独生子女过的开心,就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玩,适应集体生活,这些都是在家所不能体会的开心与欢乐。家长也要配合孩子,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感悟,但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可以侧面的让孩子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可,这就需要家长的说话技巧。

  独生子女七大心理通病

  1、“独我”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上别人的食品拿起来就吃,就是一种典型的“独我”行为。

  2、胆小好哭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3、心理早熟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评判爸爸妈妈争吵中的是非,让人听起来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讲起来却一本正经。

  4、肤浅的知识独生子女看上去都比一般孩子懂事、知道得多,为什么说是肤浅呢?因这些本事、知识都是口头上的,并没有真实的体验,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些非儿童性的道理、概念。用这些道理、概念作为与父母交际游戏的工具。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起作用了。父母听孩子讲“大人话”可能喜得眉开眼笑,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用模糊的肤浅知识取悦家长。

  5、神经质,喜怒无常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人的神经质孩子。

  6、身体和心理的娇气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7、性格孤僻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是受到的限制太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解放孩子”这个口号。但是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仍然是以管为主,。现在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受到了更方面的限制,像我奶奶她们那一代的人,兄弟姐妹很多,家长照顾不过来,只好随他们自己去玩,她们可以和左邻右舍的小孩一起在空地上踢毽子、跳橡皮筋、玩捉迷藏的游戏,那时候虽然玩具没有现在那么的先进,但是玩的花样特别多,总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的。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举一动都在家长和老师的注视监督下,凡是孩子天生喜欢的,几乎都是大人不允许做的。如孩子都喜欢往地上坐,甚至躺在地上,喜欢光着脚丫到处乱跑,经常脱掉鞋袜,这些都是大人不允许的。再就是孩子喜欢玩水,沙,泥土之类的,而有的家长怕弄脏衣服或者弄到眼睛里去,不准他们玩。孩子喜欢攀登,从高往下跳,走路也喜欢踩一下砖头或者要到处乱跑,这些都受大人限制的。到幼儿园呢,孩子也要受园里和班上限制的规章制度,说话要举手,下课不许到教室追跑,上课必须规规矩矩坐一圈,在这种严格的控制下,孩子从小就难得有独立行动的机会,也就很难产生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是活动天地太小。大多数孩子的时间都是被关在活动室或家里,很少有机会在家自由自在地去玩耍。又一次,我去表姐家玩,侄女想和我一起出去玩,再出去玩之前还得向爸妈问了才敢去。去年暑假去幼儿园实习问园内的小朋友:“幼儿园好玩吗?”“好”,“喜欢上课吗?”“喜欢”,“你一天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到外边去玩”。孩子喜欢到外边去玩,是出于好奇,探索的本能和对运动的需要。

  孩子到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家长共认的,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对他们的爱,里三层,外三层。使孩子在运动也受到一些限制,想要好好运动一下也困难。

  三是没有玩伴。这个问题是独生子女特有的苦恼,小伙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喜欢跟在大哥哥、到姐姐的后边,只要身边有玩伴,孩子就特别高兴、有劲,并且会自发地玩游戏,像这种没有收到大人的干涉和参与的游戏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而是可以学会相互交往,相互适应。现在的独生子女最缺乏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而这个是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最重要的学习,独生子女习惯于别人适应自己的需要来迁就自己,而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让自己去适应他人环境的需要。有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宠爱在家里很娇气、霸道,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不受欢迎就算他们想和伙伴一起玩,娇气、霸道的小孩懂得他们不能像家里一样任性,为了哄别人,他们会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给别人,这样他们机会放弃自己的优越感,学会忍耐,还容忍别人比自己强,这些于小伙伴一起时所受到的磨练是家庭做不到的,和伙伴玩也减少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是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倍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一个小皇帝,客人到家里来做客也爱理不理,一点也没礼貌,以自己为中心,,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双方产生矛盾,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使孩子感到害怕,父亲是一套教育方式,母亲又是一套教育方式,这样会促使孩子在性格和心理方面受到影响。

  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思想和观念。与国外相比较,我们必须从工作和方便出发,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精神,从不去强迫他们专门去学什么。因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数不尽的学习机会。而家长怕麻烦,凡事都帮孩子包办代替,认为教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干痛快,在国外家长特别重视幼儿自己动手,不替他们做事。像外国小孩子在跑步或游戏中摔倒了,家长不会去管,让他自己爬起来,而我国的家长却像箭似的跑过去,抱起孩子然后哄他。这样下去的话,使孩子总处于在保护下的状态,长大后孩子就会变得不勇敢、胆小。

    上一篇:没有了

    热门标签

    4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