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书奇 1172分享

  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一切,但是学龄儿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知识。如果孩子的成绩差想必父母也会感到苦恼,怎么做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我的智商不比别人差”的那种自信心。告诉他们,自信往往是胜利的三分之一!有了自信心,那就会觉得学习也不会那么难了。同时要提高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偶然跌倒了不可怕,爬起来继续赶上去一样会跟上前进的步伐。告诉他们,学习生活肯定是艰苦的,要想轻而易举的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不能不切实际地幻想一帆风顺。人生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面对困难、挫折和激烈的竞争,只有勇于面对、自强不息,树立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够获得成功。

  其次,对于性情比较孤僻而又不求上进的学生,可以和他们谈朋友和友谊的可贵,鼓励他们大胆与人交往,广交朋友,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培养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主动适应环境和压力,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引导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是改变他们的心理问题的重要一环。对后进生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尽量适度批评,看得见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要教育他们增强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善于转换心理环境,尽快摆脱不良心境的影响。

  总之,心病还要心药医,只要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帮助下,疏导心理困惑,逐步走出心理困境,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孩子成绩差的原因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在校的孩子大都害怕即将到来的考试,甚至对做习题也有畏难情绪,一旦了解再也经受不住压力时,就会有种种异常的表现。”就是说,学生害怕考试是普遍现象,绝大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有压力,在目前以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压力尤其明显。不过,有的孩子善于转换压力,加之对学习有兴趣,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或者适应了压力。有的则不然,压力慢慢就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比如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逃避心理等等,导致长期状态不好、萎靡不振、学习困难,甚至有可能带来精神方面的疾病。

  据了解,智商正常、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人初步统计,大约占到一到三成,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比例差异,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三类表现形式。

  比较常见的是学生自己信心不足,适应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尤其是不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缺乏信心,没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老师无休止的考试极度反感,尤其是对考完就排名次的做法非常反感。敷衍搪塞、得过且过混日子是他们的表现。学习压力使他们很不自在,产生莫名其妙的烦恼。

  另外一类是情绪反常、自控能力差。这类学生往往自己都承认“情绪变化大”,但常常产生一些莫名的烦恼,厌学、考试焦虑症、考试作弊是这类学生的主要特点。成绩忽高忽低,容易受心理情绪所左右是这类学生的表现。

  还有一类是性格孤僻、交往能力差、有点自我封闭。这类学生尤其是上了中学以后,感到压力巨大,难以适应,有点不堪重负似的,性格愈发内向,整天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待人也比较冷漠。他们往往不合群,没有知心朋友,比较自我、封闭,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学习上也往往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思上进。特别是有些住校的学生,平素和父母也不在一起,更是感觉心理有话不知道和谁说、有苦不知道和谁诉,感到很苦闷。他们不善于流露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在心理上与父母、老师有很大的距离,甚至是对立情绪。

  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学生的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老师只是简单地做思想教育工作,结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于是,就有人妄言“这孩子不可救药!”这更无异于火上浇油。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应试教育的格局一时难以转变,中小学生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大,课业负担重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对这些学生不能用简单强制的方法逼迫就范,也不能以所谓“明确学习目的”的思想教育的方法,而应该从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角度,帮助他们疏导心理、找到病根,从根本上、从具体问题上逐条梳理、分析,使之逐渐走出心理困惑。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

  1、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 “坐好--开始学习”。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兴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年级*10分钟”为宜,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玩。

  2、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3、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真正的独立。怎样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呢?

  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我们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这样说:你瞧,人家谁谁,怎样怎样好,你,怎么怎么做得不够,不如人家。如果经常这样讲,孩子的内心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真得就比不上别人?真的就做不好?因为孩子毕竟小,对事物对人,是缺乏判断力的。而大人这种言论,势必会影响他对自己判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4、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俗语说“三岁看老”。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孩子受益一生。常听许多家长报怨孩子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也是常常丢三拉四,一塌糊涂。家长只会报怨孩子,其实说到底,其责任并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身上。孩子小的时候,从吃饭,到穿衣,往往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稍大一些,当孩子有兴趣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力。(比如吃饭,嫌孩子吃得太慢或者容易弄撒,穿衣太慢时间紧张。 )至于收拾书包收拾房间这样的小事,有些家长也是全权包办。常此以往,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导致孩子大了应该自己处理的时候,还不能够完全自立。

  5、让孩子做老师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6、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热门标签

    45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