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时的心理禁忌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教育孩子过程中,这几种心理千万不敢有!》这篇文章讲述了教育孩子时,什么心态需要谨防呢?不妨来看下作者是如何说的吧。

  01 补偿心理

  父母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太少,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于是通过另一种形式补偿孩子。

  小A今年10岁,这十年来,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近几年,在将小A送进全封闭学校以后,家人每周相见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为了表达内心的愧疚,父母便用各种高档衣物食品手机以及大把的零用钱来补偿,以为这样可以弥补不能陪伴孩子的损失,殊不知,长期缺乏关爱加上零用钱宽裕,小A渐渐变得缺乏动力,无心学习。

  这样的补偿,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的。最好的补偿,大概事周末贴心的陪伴吧!

  02 放任心理

  孩子还小,给他自由的生长空间,任其自由地成长。即使犯错,也以“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来开脱。

  小B才上二年级,已然成了班级的学困生,家长时不时被老师叫到学校。原来,小B的父母接受了一些所谓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仿效西方的教育方式,完全任由孩子发展,孩子犯错,家长“宽容”谅解,即使是无故和小朋友打架,也未能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孩子不完成幼儿园的作业,父母呵呵一笑,说是在西方,孩子过早接触到这类知识会被家长告上法庭;孩子在课堂上胡乱走动,家长说这样才是不束缚孩子的天性……如此行为在幼儿园尚可容忍,但到了一年级,小B骤然不适应了。

  家长的千般理论万般解释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小B生活在中国,并未生活在西方。

  03 圆梦心理

  父母未实现的梦交给孩子来完成,这是中国诸多家长的心理。少年时未能练就的才艺,青年时未能考入的大学,中年时未能实现的梦想……一切都交给下一代吧!

  小C曾经经历过两次高考,不是因为落榜,而是因为专业不合胃口。小C第一次填报高考志愿完全是懵懵懂懂下父母操刀的结果,稀里糊涂地,他进入一所军队医学院,他以为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悬壶济世的梦想,可是,进入大学才发现,一切都和现实有差距,军队近乎严苛的要求让崇尚自由的他越来越不适应,三个月后,他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返回母校复读,因为,军人梦只是父母未圆的梦,而小C,经过6个月的寒窗苦读之后,如愿考入西安交大医学部,真正为自己活了一次。

  孩子是父母血脉的传承,但不应成为父母圆梦的载体,父母既要考虑孩子的前程,也要考虑孩子的愿望。

  04 严苛心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从古到今很多人奉为圭臬的育儿准则。为此,很多家长将“打”作为教育孩子的唯一信条。

  小D的父母曾经是自己父母棍棒底下的孝子,如今事业有成。他们觉得从父母那一代继承来的财富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从小D的幼儿时代开始,但凡犯错,父母便以棍棒伺候,小时候这招是挺管用,只要一拿起那个小棍儿,小D马上马上乖乖认错,父母尝到了甜头,便一直沿袭此法,直到八年级时小D的一次大反抗,父母才意识到此法早已失效,而这时想要再改换教育思想,已经为时已晚了。父母其实早该洞察,小D眼中早就充满了不耐烦甚至是小反叛,只不过,年龄小的时候敢怒不敢言而已。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一味惩戒的教育显然也不是完整的教育。恩威并施,才能长治久安;刚柔兼济,方能标本兼治。

  作者|美宁

  公众号:美宁天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7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