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应该怎么教育 聪明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的

碧瑶 1172分享

  现在的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尤其重视,但是有些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教育,比如孩子偷东西,父母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教育,下面一起来看下孩子偷东西父母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不良榜样的影响

  有些有偷窃行为的孩子,要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惯偷唆使。在很多时候,一些孩子为了在同龄的孩子当中表现自己的勇敢,而去尝试这种偷窃的冒险行为。另一方面,孩子偷拿家长钱,好多也是因为受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看到同伴能够悄悄地拿到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也就产生了模仿的行为。

  2、“我”的是非界限模糊

  年龄较小(2至3岁)的孩子通常没有“你的”、“我的”之分,也分不清“偷”和“拿”的区别。当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时,他们会直接拿过来占为己有,更不要说他们会把拿家里的钱看作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内心没有规则,缺少现实感。所以,两三岁的孩子也不会“偷”,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

  3、发泄内心不满

  部分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内心挫折时,可能会用偷窃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反抗。比如幼儿园老师偏爱一些孩子,让他们随意玩玩具,有些相对受冷落的孩子就可能在不公平感和嫉妒心的驱使下,私下拿走别人的玩具。再比如,有些家长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也有可能通过偷东西等行为换取家长关注。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转化教育

  当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股脑儿的对孩子骂个不停,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偷窃的危害,偷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纠正,我们可以定期检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

  2、加强管理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3、谨记别斥责打骂孩子

  每个人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会助长孩子撒谎的行为,因为他们撒谎是想避免下一次父母的打骂。这样如果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偷盗而去打骂他们,这不仅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更可能会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孩子反抗,导致孩子通过故意或更多的盗窃泄露他们的不满。所以,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把孩子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教育孩子的几条法则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慎用惩罚法则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家长责怪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但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字做算术吗?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教育方法相关文章:

1.关于家庭教育的十个方法是什么

2.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

3.教育怯懦胆小的孩子有效方式

4.幼儿教育方法-12个经典方法介绍

5.儿童教育方法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4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