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程:瑞安龙灯舞

李婷 1172分享

  舞龙也称龙灯舞,系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瑞安民间舞龙非常活跃。舞龙俗称“调龙”、“滚龙”。舞龙是节日或庆典活动中,最具欣赏价值的节目之一,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在瑞安代代相传,长盛不衰,成为瑞安市文化遗产中的优秀项目。

  今年元旦期间,曹村的花灯提前在市区上演。其实曹村的龙灯舞也很有名气。笔者现就龙灯舞的来源和演变情况做些介绍。

  舞龙历史可追溯至周朝   舞龙的历史甚为久远,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周朝。那时,舞龙就在许多地区流行,不过当时多用于求雨与祭祀。那时称舞龙为“舞雩”。《论语》中“飞龙在天”便是反映龙和农事、天象、祈雨活动的关系。

  到了汉代,舞龙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就有舞龙求雨的记载。

  随着时代变迁、发展,舞龙活动也有了变化。宋人夏涑有《奉和御制上元观灯》诗云:“宝坊月皎龙灯淡,紫馆风微鹤焰平。”可见,舞龙到宋代,已从原来的祭祀求雨,发展扩大至庆贺年节。到明清时,舞龙的文化内涵就更丰富了。可以说,舞龙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传承了殷周时的“祭天”遗风。

  近代,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来临,在欢庆的人潮中,时常出现几条昂首扬威,作凌云腾飞姿势的龙灯。

  舞龙形式多样,如以舞蹈艺术见长的有布龙、纱龙、卷地龙、脱节龙等;以特技见长的有拼字龙、打结龙、矴步龙等;以工艺灯彩见长的有百叶龙、花灯龙、板龙、首饰龙等;形式简单别具一格的有竹节龙、三节龙、香龙、草龙、人龙等。

  瑞安舞龙活动可追溯至宋代   瑞安的舞龙活动历史久远,可以追溯至宋代。据曹村镇的林老先生介绍,在南宋绍熙年间,曹村的曹叔远中进士荣归时,就有乡人舞龙灯祝贺。若以此推算该有800余年了。瑞安流行的舞龙形式有布龙、鱼龙、板凳龙……其中以布龙为多数,它属于武龙。布龙的节数,一般有七节、九节、十节、十一节、十三节、十八节……瑞安多采用九节与十节。龙的颜色有赤、黄、青、白、黑五色,其中以青龙为多见。

  布龙制作比较讲究,由龙头、龙尾与龙身三部分组成。龙头用竹篾或细铁丝扎成骨架,外糊上纸,再装扮成骆驼脸、鹿角、牛耳、虎眼、狮鼻下颌还配上长长的龙须;龙尾也用竹篾为架外糊彩纸,状似带有尾鳍的金鱼尾;龙身是由许多节竹篾扎成的篓状体组成的,中间可插烛,俗称“龙档”,每节之间保持1米多距离,上面蒙上绘着彩色花纹与鳞甲并用白布镶边的龙布,民间称“龙被”。把龙头、龙尾与龙身结合起来,即成一条栩栩如生的彩龙。九节龙全长20多米。此外还有龙珠。它虽不起眼,但是件关键性的道具,舞龙表演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着龙珠而动。龙珠是用细竹篾扎成一个球体,中空可插蜡烛(现用电灯泡),外面蒙上一块红绸,似一颗赤红的彩球,并镶上木柄,由一人操作。

  一支舞龙队由舞蹈与音乐两部分人员组成。舞龙人员按龙档计算,每档一人外加执龙珠一人,如十档龙则需11人;乐队也要看使用的乐器多少,一般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的,有6人便可以了。此外还有参龙、执旗等总共20余人。在龙队的诸角色中,执龙头、龙尾与龙珠的三角色甚为重要,舞龙头的要力气大、跳得动、举得高;执龙尾的要机灵,配合龙头,做到首尾呼应;使龙珠者是领头人,要在蹿、蹲动作中见长。舞龙者都是男性没有女子,这是因为:舞龙体力消耗大,跳跃动作多,常从人身上跨过,女性不宜;龙寓意为阳,历史上有“龙生九子”,这与舞龙者9人巧合,9位舞者正似9位龙子,在龙腹下嬉戏、玩耍、欢腾;此外旧社会还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过去民间龙队行动前还要举行一定仪式,“龙”一般要放置在龙王庙,也有放于其他庙宇的,出行前先在庙中行“起香”式,一般在早上六七时举行,开始祭龙、净龙、开龙眼,由参龙先生(也称唱神)致词,时间可长可短,全凭参龙者的水平与现场情形而定。参龙先生一边击鼓,一边唱参龙词,参龙词都用四句七言韵文,用方言押韵。其内容大多是歌颂龙的英武、功德与祈求龙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社平安……

  到外地访问演出,若有庙宇的得先投庙礼拜,参龙者也要致词,唱着“一炉香火万炉分……”然后再到村、街道、庭院演出,有摆设香案的,参龙者又要唱参龙词,如安神、保场(保地方风水、保田垟丰收、保六畜兴旺、保安居乐业、保婚姻子息……),在收礼品时,还要唱专门的谢词,俗称谢“索怀”。访问演出归来,入庙还有“安位”仪式,参龙者要唱安神词。

  舞龙,各地风俗不一,各有特色。布龙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民间叫“调头”,瑞安最常见的有:见面礼、龙穿门(里扇门、外扇门)、龙缠柱、龙衔尾、龙穿针(龙穿花)、潜龙(埋水)、盘龙、两头顺、龙障壁、倒穿抽、龙打滚、龙抢珠、二头运等30多个。

  舞龙的乐队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锣、鼓、钹、小沙锣等打击乐,但有的也还有唢呐等其他乐器。舞龙也有其常用的曲调,如:《慢长锤》“呛一乞一得一乞,呛一乞一得一乞”;《快长锤》“呛乞、得乞,呛乞、得乞(快速)”;《急急风》“关乞、关乞、关乞(连续急速)”;还有《将军令》用唢呐伴奏。

  舞龙是很值得欣赏的节目。龙,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出场,一条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彩龙,在龙珠的引导下蜿蜒而出,绕场一周。随着龙珠的举起,忽然昂首转头,忽然左右翻滚,场外鞭炮齐鸣,锣鼓声、喝彩声、欢呼声迭起。龙如果在《将军令》的乐曲伴奏声中,会追着一颗红色宝珠,时而翻滚,时而盘旋,忽而腾空跃起,气势磅礴地翻腾,扶风云而雷霆万钧;忽而俯冲下扑如破波入水,翻江倒海,激起惊涛万顷;忽而摆尾嬉戏,轻捷矫逸地蜿蜒,晃头摆尾而婀娜多姿。表演者不断地做着跪、卧、伸、扭、屈、扑、跳的动作,把一条巨龙的跃、滚、游、盘、翻、戏的动作表演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如果双龙齐舞,则更有一番精彩情景,两龙往返穿梭、双龙相互绞花或双龙抢珠、双龙戏水等,场面更热闹,仿佛在汹涌澎湃的海潮中翻滚,在闪电雷鸣的云雾里狂舞。

  精彩热闹的情景,还有龙队出乡巡演,届时前有灯笼、火把、火铳、长号开路,后有五彩缤纷的旌旗、仪仗和乐队拥随。长长龙队异彩纷呈,或穿村绕庄,或越野过桥,尤其在夜晚,龙队上灯后,那华光闪耀,在河水中倒映,流光溢彩,更是蔚为壮观。龙队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观众似潮,整个乡村一片灯火辉煌,处处在沸腾着、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饶有趣味的是,当龙队在村中贺年访问演出时,挨家挨户地到村民家去道喜、祈福,各户的正堂(老式房子都有中堂,俗称上间,房前有较大的道坦)中摆设着礼品,迎接龙灯到来。按民间习俗,舞龙也是为了“讨彩”。每年当龙灯到来大家都很高兴,谁家若有不孕媳妇,或要求“早生贵子”,龙灯在演出中还会耍个特别的“花样”,将龙身缩短,令一个小孩子骑在上面,在堂前绕行一周,谓之“麒麟送子”。龙与麒麟同属灵物,那缩短的龙身正象征麒麟。有人还为此写了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诗文颇为风趣。还有的人剪下几根龙须,用红布包好,放在床垫下,认为如此便可使媳妇怀孕。

  瑞安早年的舞龙队甚多,许多乡镇都有,有的乡镇还有好几条龙。在现有的舞龙队中,比较有名气的有:曹村镇西前、曹南村的龙队、仙降镇的新渡桥龙队、仙皇竹龙队、瑞安南拳龙队等。

  据悉,现在的舞龙活动已不再局限于春节、元宵节,一些舞龙队在本地向乡亲们拜年、举行各种庆贺活动,有的还走出“家门”到邻乡、邻县参加企业、商店开业、项目落成及其他各种庆典活动的演出。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5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