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教子尊师的故事

木青 1172分享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古代,人们就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天子、元帅、将军必有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也是相传至今。历史上就有唐太宗教子尊师的故事。

  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也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而且,他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迎老师。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毕恭毕敬,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因此,“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汉武帝刘彻,一生对他的老师都很敬重。他听说自己的老师桓荣病逝,简直是悲痛欲绝。顾不得大臣们的反对,他脱下龙袍,穿着他指定要求做的孝衣,亲自到老师家里吊丧送葬。

  尊师重教,古人早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人物简介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热门标签

    677925